J.S.密爾

  一譯穆勒。英國哲學傢、經濟學傢。J.密爾的長子。1806年5月20日生於英國倫敦,在幼年時便受到良好的傢庭教育,13歲開始在父親指導下學習D.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1820年旅居法國,結識J.-B.薩伊伊和H.de聖西門等,一年後回國又學習法律和J.邊沁著作。1823年進東印度公司任職,至1856年公司變更組織時辭職。在工作之暇為《威斯敏斯特評論》撰文,宣傳邊沁功利主義,並研究經濟學、哲學、邏輯學。1830年法國爆發“七月革命”,他親往巴黎觀察,對聖西門思想及社會問題產生瞭濃厚興趣。1844年出版《略論政治經濟學某些有待解決的問題》,1848年出版《政治經濟學原理,及其在社會哲學中的若幹應用》。1859年發表《論自由》一文,闡述個人自由的一般原則。1861年發表《功利主義》,解釋功利主義是人類有為他人利益而犧牲自己一生的最大福利的能力。他研究W.漢密爾頓(1788~1856)的哲學、A.孔德(1798~1857)的實證主義,還研究代議制政府問題,對這些方面寫過若幹論著。1865~1868年當選為下院議員,提出婦女參政權、比例代表制、愛爾蘭土地改革等主張。1873年出版《自傳》,1873年5月8日卒於法國阿維尼翁。

  J.S.密爾試圖把當時存在的各種經濟學理論調和起來,建立一個折衷的經濟學體系。他認為,財富的生產規律具有自然真理的性質,人們不能任意選擇,是永恒的、不變的;財富的分配規律是一個人類制度問題,取決於社會的法律和習慣,是歷史的、可變的。他承認資本主義分配嚴重不均,提出某些改良措施來消除分配不均,以此調和資本傢與勞動者之間的矛盾。他雖然指出勞動幾乎是生產費用的唯一因素,但又認為可以把勞動一詞改用工資來代替。工資是勞動的報酬,而利潤是資本傢不把他的資本用於消費而用於生產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