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是中央銀行資金運用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藉以控制貨幣供應總量的重要手段。

  形式 商業銀行在頭寸不足,有臨時性的資金需要時,除在同業拆借市場上拆借資金外,也要向中央銀行申請貸款。一般有三種形式:①再貼現,即商業銀行以工商企業向其貼現的商業票據為抵押,向中央銀行再貼現,取得所需的資金,這是最為廣泛的一種做法。②抵押貸款,即商業銀行以實實物資產作抵押向中央銀行借款,這種形式並不多見,因為對中央銀行來說較為煩瑣。③信用放款,即中央銀行直接向申請貸款的商業銀行放款,不需要抵押。這種形式一般表示中央銀行對申請貸款的銀行比較信任,申請貸款的商業銀行在國內也具有一定的聲譽和經營業績。

  作用 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貸款,從貨幣流通的角度看,是投放瞭基礎貨幣,直接影響社會貨幣流通量和信貸總規模。當中央銀行增加對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時,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或現金庫存就會相應增加。商業銀行以這些資金作為來源擴大向社會的放款,根據派生存款的原理,最終使社會貨幣流通量擴大。反之,當中央銀行減少其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時,就會使得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相應減少,從而迫使商業銀行收縮信貸規模,減少對社會的貨幣供應,最終減少社會貨幣流通量。無論是發達國傢還是發展中國傢,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貸款作為中央銀行實行宏觀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都是非常有效的。

  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國的中央銀行,對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放款是其日常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實施貨幣政策的主要手段。中國人民銀行不同於其他國傢的中央銀行,最常見的貸款形式是無擔保的信用放款,即直接對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貸款。貸款種類有:①年度性貸款,掌握期限一般為1年,最長不超過2年;②季節性貸款,各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因季節性支付增大而須向中央銀行調劑的貸款,期限一般為2個月,最長不超過4個月;③日拆性貸款,這是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為調劑臨時性資金不足而向中央銀行申請的貸款,期限一般為10天,最長不超過20天;④再貼現,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持有已貼現的未到期合法商業承兌匯票或銀行承兌匯票,向中央銀行進行票據轉讓以取得中央銀行貸款,一般為3個月,最長不超過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