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主體(包括法人和自然人)之間有條件讓渡貨幣資金或商品的一種經濟關係。

  在形式上,信用是一切借貸、賒銷商品、預付貨款的行為總稱,實質上就是在商品貨幣經濟條件下,以償還和支付利息為條件,讓渡貨幣資金或商品物資的行為。這裏讓渡的貨幣資金或商品不是被賣出,而是被貸出,借者獲得的是貨幣資金或商品的使用權,約定到期時必須償還並支付利息,所有權仍然屬於貸者。由於在發生借貸行為時沒有進行等價交換,隻有價值單方面的轉移,所以,在運動形形態上信用是價值的特殊運動形式,具有不以社會經濟制度為轉移的信用的共同特征。在不同的生產方式下,信用反映著不同生產關系的要求,具有不同的性質。

  前資本主義信用 早在原始公社制度瓦解時期,高利貸信用作為人類社會最早的信用形式已產生,並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獲得廣泛的發展。由於高利貸的借款人不是為瞭追加資本,而是為瞭獲得購買手段,所以,高利貸信用以利息無最高界限為其基本特征。高利貸信用反映高利貸者與奴隸主、封建地主共同剝削奴隸、農民、手工業勞動者的剝削關系。它對古代的和封建的生產方式起破壞和瓦解作用,並不能創造新的生產方式。但它又是促進自然經濟解體和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準備前提條件的杠桿。一方面高利貸者蓄積起大量貨幣資財,促使資本逐漸集中,為轉化為工業資本提供可能;另一方面,它促使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促進雇傭勞動後備軍的形成。隨著資本主義信用制度的建立,高利貸逐漸失去存在的土壤而服務於產業資本,成為資本主義剝削的補充形式,對外成為控制和奴役殖民地和附屬國政治經濟的重要手段。

  資本主義信用 用於貸放生息的、直接與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相聯系的借貸資本運動形式。借貸資本是一種所有權資本,它被所有者貸放給職能資本傢去使用並在剝削雇傭勞動的基礎上帶來利息。在其運動的全過程g-G-W…P…W′-G′-g′中,借貸資本傢雖未把資本投入企業,也沒有直接與雇傭勞動發生關系,但通過與職能資本的結合和依存於產業資本的運動,共同參與對雇傭勞動的剝削和剩餘價值的分割。因此,借貸資本最終體現包括貨幣資本傢、職能資本傢在內的整個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剝削關系。

  資本主義信用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得到廣泛發展,信用形式日益增多,它的基本形式為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

  商業信用 職能資本傢之間在出售商品時以延期支付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決定於商業資本的存在和發展程度,藉產業資本循環和整個再生產連續不斷進行的條件而產生。其特點為:①它存在於商品買賣過程之中,所貸出的資本是作為產業資本一部分的商品資本,債權人和債務人都是職能資本傢;②它與商品使用價值形態的運動密切關聯,是生產經營者相互之間直接提供的信用;③它處於生產經營資本循環過程由商品資本到貨幣資本或由貨幣資本到商品資本的形態變化階段。商業信用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如規模受個別資本傢所擁有的資本總量的限制,接受信用的債務人受商品使用方向的限制等,因此不能滿足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

  銀行信用 由銀行機構通過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所形成的借貸關系。其特點是:①它是以貨幣形態提供的,貸放的資本是從產業資本中分離出來的借貸資本;②它是以銀行為中介的間接融資活動,通過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具體業務活動實現借貸資本的運動,銀行自身不是這些信用活動的最終債權人或債務人,而是中介人;③在銀行信用中,隻有債務人才以職能資本傢的資格出現,而債權人不論何時都是以貨幣資本傢或其代表者的資格出現。鑒於銀行信用克服瞭商業信用的局限性,使信用活動不受個別資本的數量和分配方向的限制而得到廣泛的發展,從而大大加速瞭資本的積聚與集中,通過促進資本的再分配和利潤率的平均化,加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逐步加深瞭資本主義經濟固有矛盾的發展。

  國傢信用 政府與債務人和債權人的信用,與銀行信用有密切關系。作為國傢信用主要形式的公債,一般由銀行代理發行,通常推銷給私人銀行、保險公司、股份公司、儲蓄銀行以及資本傢個人,而中央銀行則利用買賣政府債券作為調控貨幣供給量和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的重要手段。資本主義國傢國債的巨額增長,使大量的政府債券充塞市場,促進瞭有價證券投機活動的發展,並使大量資金投入這種非生產性的投機活動之中。

  消費信用 工商業者和銀行傢為解決生產與消費的矛盾,以賒銷和分期付款等形式向消費者提供的特殊信用形式。一般而言,中短期消費信用采用銀行發放的信用憑證和分期付款的方式進行,而長期消費信用則通常以抵押貸款方式由銀行對消費者提供長期信貸的方式進行。它通過刺激消費對促進生產發展和緩解經濟危機起一定的作用,但是,由於這種信用使消費者提前使用未來的收入,而使以後的購買力縮減,從而可能加劇生產和消費之間的脫節。

  租賃信用 大商業銀行通過附設的租賃公司將購進的機器設備提供給承租人使用,以收取租金,期滿收回設備,具有間接融資性質。它是對企業傢的一種資金支付,可以減少投資和費用開支,加速資金周轉,同時起到鼓勵設備更新、加速技術進步的積極作用。此外,保險信用、合作信用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也有很大程度的發展。

  社會主義信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決定其信用也是以償還為特征的資金運動形態。社會主義經濟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具有計劃性,由此決定信用的集中性和計劃性特征;同時,社會主義經濟的商品性和多層次發展又決定信用形式的多樣性。

  性質 信用是社會主義國傢集中分配社會資金、組織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有力工具,因而它具有明顯的生產性和經濟性。銀行作為社會經濟的調節中樞,使銀行信用成為社會主義信用的基本形式,而商業信用僅是一種輔助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在較長的時間內幾乎隻有銀行信用,並作為一種單純分配資金的形式而存在,不僅禁止商業信用,停止國傢信用,一般也不開展消費信用。1979年以來,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各種信用形式諸如商業信用、消費信用、國傢信用、合作信用、民間信用和租賃信用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復和發展。各種信用形式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借貸關系,通過有償調劑和分配資金,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

  作用 ①銀行信用作為國傢積累、分配和調節資金的一種基本信用形式,對加速資金周轉、促進生產流通的發展、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以及通過信貸杠桿調節資金結構和流向起重要作用。②商業信用具有兩重性,運用得當會起到促進商品交換、搞活流通、推動個別企業資金循環、加快社會商品生產節奏、自動並富有彈性地調節宏觀經濟運行等積極作用;運用失當將帶來消極作用,如其自身的盲目性與宏觀經濟調控存在一定矛盾,會導致經濟活動的無序。③國傢信用是促進宏觀經濟正常運行和聚集經濟建設資金的一條重要渠道。在數量上加以控制,且與財政負擔能力相適應並在投向上講求效益原則的條件下,運用發行國債的方式比透支、增發貨幣更能有效地維持財政收支和宏觀經濟總供求的平衡;通過認購公債和國庫券方式可以籌集大量資金,支援國傢重點建設;通過有償方式運用財政資金有助於提高固定資金的投資效益;通過引進外資,能夠加速國內經濟建設。④消費信用因人民消費構成的逐漸提高、購買力的地區和個人差異、消費需求與貨幣積累的時間差異而存在。隻要信用規模與生產水平和購買力水平相適應,消費信用將起到加速商品價值實現、提高消費水平、調節積累與消費以及市場供求比例的積極作用。⑤80年代以來,社會信用和股份信用得到廣泛發展。地方、部門和企業通過發行債券和股票籌集社會閑散資金,對加強橫向經濟聯合,解決資金短缺矛盾和構造企業經營和融資新機制都起到積極作用。

  此外,民間信用、租賃信用、保險信用、委托信用、國際信用也是社會主義信用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