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機構瞭解受眾的基本情況、觀點、態度、反應和徵詢受眾意見的活動。考察新聞傳播社會效果的一種方法,屬於資訊回饋的研究範圍。

  受眾調查的核心問題是瞭解受眾的需要。新聞機構要使自己的傳播取得效果,就必須努力適應受眾的新聞需求。受眾需要決定於受眾對客觀世界關註的程度。受眾經濟活動、生活水準、教育程度、文化素質越高,社會責任感越強,知政、議政、參政的欲望越強,個人和社會生活關係越密切,獲取新聞的欲望也越強;受眾又因社會地位、、職業、年齡、興趣等不同,需要也有所不同。總的來說,受眾需要既有共同性,又有差異性。為瞭滿足受眾的需要,就必須經常性地開展受眾調查。

  1935年10月,從事新聞學研究的G.H.蓋洛普創立美國輿論研究所,采用抽樣方法開展民意測驗,定期向新聞界提供社會輿論動向,並影響美國政府的決策(見蓋洛普民意測驗)。

  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上海民治新聞專科學校組織的《上海讀者和上海報紙》調查,是中國新聞界最早的一次社會調查。1938年2月,中國共產黨創辦的《新華日報》創刊一個月後,在報上刊出讀者意見表,征詢讀者意見。以後每年一次,並將讀者意見和編輯部的改進措施在報上公佈,接受讀者監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各新聞機構設專人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讀者調查。50年代初期,新華通訊社曾向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人員寄送調查表,毛澤東填寫瞭對該社稿件的評價意見。

  受眾調查是中國人民新聞事業的一種傳統。中國新聞機構均設有群眾工作部門,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受眾作調查。調查的方式有:①個別交談;②開座談會;③通信或電話征詢;④統一發出受眾調查表或在報上公開登載調查提綱;⑤直接觀察;⑥定點設立評報員或評報小組,廣播、電視則建立聽評點和視評點。不同的調查內容采用不同的調查方式,目的都是瞭解新聞發佈後的社會效果。受眾對新聞的需要和興趣,隨著人們社會環境的變化而改變,所以受眾調查需要經常進行。

  采用社會統計方法和電子計算機技術進行抽樣調查,可以得到科學的數據。抽樣調查有以下幾個步驟:①制訂調查方案,包括調查目的、調查對象、調查范圍、調查內容及方法、步驟;②設計調查表,其中所列的問題要明確,用語要準確、明瞭、親切、全面,調查表形式要便於電子計算機統計;③組織訓練調查人員;④資料整理;⑤撰寫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