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指一年生或二年生作物從播種到子實成熟的總日數。部分作物如麻類、薯類、甘蔗、牧草、甜菜等則為從播種到主產品收穫適期所需總日數。

  作物生育期的長短決定於作物遺傳性、環境條件和栽培技術等因素。同一作物生育期長短因品種而異,常有早熟、中熟和晚熟的區別,越是早熟,生育期越短。秋播、冬播作物因冬季氣溫低,生長發育緩慢,生育期較長;春播、夏播作物因氣溫高,生長發育快,生育期較短。同一品種在不同緯度地區種植,由於溫度、光照和降水的差差異,生育期也隨之變化。短日照作物水稻、大豆等,在中國自南向北引種時,由於緯度增高,生長季節的日照加長而溫度降低,則生育期一般延長;反之,從北向南引種時則因日照縮短、溫度升高而使生育期縮短。栽培過程中肥水管理不當也會影響生育期的長短,如肥水過多、營養體生長過旺就延遲成熟;而幹旱、缺肥則會引起作物早衰,縮短生育期。掌握不同作物和品種的生育期及其變化因素,對於作物引種、茬口安排、品種佈局、栽培管理和品種選育等都有重要意義。

  作物生育期又可分為以生長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為主的營養生長期和以分化形成花、果實和種子等生殖器官為主的生殖生長期。在這兩個生長期中,根據作物外部形態發生的變化,又可進一步劃分為若幹個生育時期,如禾谷類作物水稻等分為出苗期、分蘗期、拔節期、孕穗期、抽穗期、開花期和成熟期;大豆等豆類作物分為出苗期、現蕾期、開花期、結莢期和成熟期;棉花分為出苗期、現蕾期、開花期和吐絮期;黃、紅麻分為出苗期、真葉期、現蕾期、開花結果期、工藝成熟期和種子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