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或間接為人類需要而栽培的植物。“作物”一詞由日語轉借而來,在中國古籍中則稱“禾稼”或“”。自20世紀初開始引用“作物”一詞,今已普及,俗稱“莊稼”。曾為人類栽培利用過的植物約有2 000種以上,但現在常見的大面積栽培的農作物僅30餘種,稱大田作物。其餘有種類繁多的蔬菜類、瓜果類、觀賞類植物,有時還包括木本植物中的果樹,通常在較小面積上用集約方法栽培培,稱園藝作物。隨著人類需要的發展,除傳統作物外,可以用作食物、飲料、藥物以及各種工業原料的植物日益增多,也已大多被納入作物的范疇。各種牧草和綠肥,雖然不直接供人消費,但由於它們對畜牧業、種植業的發展十分重要,現已大都成為栽培作物。

  作物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按用途兼顧植物學的分類法為農業上所習用。大田作物按用途常可區別為食用、工業原料用和飼用三大類,各類再分若幹亞類。但由於同一種作物常有多種用途,一般隻按其主要用途來劃分。

  ①谷類作物。又稱糧食作物。以收獲成熟果實為目的,經去殼、碾磨等加工程序而成為人類基本食糧的一類作物。極大多數屬禾本科,如稻、麥類、玉米、高粱、粟類、薏苡等。

  ②豆類作物。屬豆科。以收獲成熟子粒為目的的一類作物。主要有大豆、花生、蠶豆、豌豆、菜豆、鷹嘴豆、綠豆、飯豆、濱豆等。中國為栽培豆類最豐富的國傢之一。

  ③薯類作物。以收獲富含淀粉和其他多糖類物質的膨大塊根、球莖或塊莖為目的的一類作物。有旋花科的甘薯,茄科的馬鈴薯,大戟科的木薯,薯芋科的薯芋、山藥、大薯,天南星科的芋、紫芋、蒟蒻,菊科的菊芋,豆科的豆薯,美人蕉科的蕉藕等。

  ④纖維作物。以收獲纖維為主要目的的一類作物。可按形成纖維的組織、器官分為種子纖維、韌皮纖維、葉纖維、木纖維作物。

  ⑤油料作物。以收獲含油器官榨油為目的的一類作物。

  ⑥糖料作物。以收獲植物體的含糖部位供工業上制糖用的作物。

  ⑦飲料作物。收獲物中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用作飲料時對人體有興奮作用的一類作物。茶的嫩葉可制成茶葉,咖啡、可可的子實經加工後可制成飲用品。

  ⑧調料作物。能產生芳香或具辛辣味的揮發性物質的一類作物。多用作食品的輔料,以促進人的食欲。主要的有蘘荷科的薑,百合科的蔥、蒜,茄科的辣椒,十字花科的芥菜種子,傘形科的茴香等。

  ⑨染料作物。在合成染料未普遍應用前,染料的來源主要取自植物。中國的傳統染料,藍色的主要原料為蓼科的蓼藍葉,豆科的槐藍葉;紫色主要為紫草科的紫草根;紅色主要為菊科的紅花花冠和茜草科的茜草根等。在歐洲則常用十字花科的菘藍葉染藍色,用木藍草科的木藍草葉染深黃色,用千屈菜科的散沫花枝葉染橙色,用蘘荷科的鬱金塊莖染橙紅色等。

  ⑩橡膠作物。此類作物含有白色液體乳膠,名橡漿。其成分為水、碳氫化合物、樹脂、油脂、蛋白質、糖和生橡膠,凝固後成為彈性、韌性很強的橡膠。橡漿對植物本身的作用尚不太明瞭,可能有愈傷作用,但對人類卻有很大價值,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已經廣為栽培的木本橡膠作物主要有大戟科的橡膠樹,桑科的巴拿馬橡膠樹和印度橡膠樹。草本有菊科的橡膠草橡膠菊等。在美洲熱帶還有一種糖膠樹,所產生的糖橡膠可制口香糖。

  ⑪藥用作物。是含有各種生物堿和苷類等有機化合物,可用以治療各種人、畜疾病的栽培植物。

  ⑫飼料與綠肥作物。人工栽培以喂養畜禽的稱飼料作物。栽培後在生長繁茂時期翻入土壤或割漚,用以增加土壤肥力的為綠肥作物

  ⑬芳香作物。具有烴類的萜和氧化、硫化油成分,揮發到空氣中呈芳香氣味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