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中用於描述一個經濟社會裏總產量(或國民收入)和一般價格水準之間關係的一種分析工具。在以橫軸表示總產量或國民收入、以縱軸表示價格水準的平面座標圖中,可以繪製出總供給曲線。

  由勞動市場的均衡模型出發,可以推導出總供給曲線:首先,建立總生產函數,確定就業量和總產量之間的關係;其次,在既定的實際工資水準(W/P),即在既定的貨幣工資水準W和價格水準P上,確定勞動市場的均衡就業量;再將均衡就業量代入生產函數,便可以得到與既定的價格水平P相對應的總產量,這個價格P和總產量y的組合即為總供給曲線上的一個點。最後,當價格水平不斷變化時,就可得出相應的一系列的總產量水平,這些價格和總產量組合的全體便構成瞭一條總供給曲線。

  在宏觀經濟學中,根據貨幣工資W和價格P調整情況,可將總供給曲線分為3種,它們分別是:古典總供給曲線、凱恩斯總供給曲線和常規總供給曲線。如圖所示,在以橫軸y表示總產量或國民收入、縱軸P表示價格水平的平面坐標圖中,古典總供給曲線AS1是一條垂直線、凱恩斯總供給曲線AS2是一條水平線、常規總供給曲線AS3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總供給曲線圖示

  ①古典總供給曲線AS1。它是一條位於充分就業的產量水平或潛在的產量水平yf上的一條垂直線。古典學派認為,均衡的實際貨幣工資(W/P)水平使得勞動市場的供求相等。隻要貨幣工資W和價格P可以充分調整,那麼,實際貨幣工資(W/P)也可以得到充分調整:當實際貨幣工資(W/P)高於均衡的實際貨幣工資水平時,勞動市場的超額供給會導致實際貨幣工資下降,從而刺激勞動需求,抑制勞動供給;相反,當實際貨幣工資(W/P)低於均衡的實際貨幣工資水平時,勞動市場的超額需求會導致實際貨幣工資上升,從而刺激勞動供給,抑制勞動需求。在長期,由於貨幣工資W和價格P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調整,所以,經濟便處於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換言之,在長期,無論價格如何變動,一個經濟充分就業的總產量水平不隨價格的變動而變動。所以,在古典學派那裡,總供給曲線AS1是一條位於充分就業的產量水平或潛在的產量水平yf上的一條垂直線。其政策含義是:對於垂直的總供給曲線來說,增加總需求的經濟政策並不能增加總產量水平,而隻能導致價格水平的上升。

  ②凱恩斯總供給曲線AS2。在未達到充分就業的產量水平yf之前,凱恩斯總供給曲線AS2是由既定價格水平出發的一條水平線。J.M.凱恩斯1936年發表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主要是針對西方經濟社會1929~1933年的大蕭條而寫的。在經濟蕭條時期,經濟中的有效需求不足,存在嚴重的失業和生產能力的閑置,即使廠商增加勞動雇用量,工資水平不會上升,平均成本不會上升,價格水平也不會上升,即在凱恩斯的分析中,貨幣工資W和價格P都是具有剛性的。這就是說,在凱恩斯那裡,總供給曲線AS2是在小於充分就業的產量水平yf范圍內由既定價格水平出發的一條水平線。其政策含義是:對於水平的總供給曲線來說,增加總需求的經濟政策能夠增加總產量水平,而且不會導致價格水平的上升。

  ③常規總供給曲線AS3。一般認為,垂直的古典總供給曲線和水平的凱恩斯總供給曲線是兩種極端的情況,通常的情況則是位於這兩者之間的常規總供給曲線(又稱短期總供給曲線)。它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經濟學傢指出,在短期,通常假定貨幣工資W和價格P既不像古典總供給曲線狀態下的完全可調整,也不像凱恩斯總供給曲線狀態下的完全不可調整,即對於常規總供給曲線來說,貨幣工資W和價格P可以得到一定的調整,但不是充分的。這就是說,貨幣工資W和價格P的調整速度決定瞭常規總供給曲線的斜率大小。當貨幣工資W和價格P的調整速度越快時,意味著越接近垂直的古典總供給曲線的狀態,常規總供給曲線的斜率也就越大;而貨幣工資W和價格P的調整速度越慢時,意味著越接近凱恩斯總供給曲線的狀態,常規總供給曲線的斜率也就越小。常規總供給曲線的政策含義是:對於斜率為正的總供給曲線來說,增加總需求的經濟政策能夠增加總產量水平,但同時也會導致價格水平的上升。經濟學傢認為,常規總供給曲線代表瞭一個經濟社會的常態。

  總供給曲線和總需求曲線一起,共同構成現代宏觀經濟學中最重要和基礎的分析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