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為單位,按某種檢索方法編排,每個字均註明音、形、義和用法的工具書。

  中國古代字典中對字和詞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加區別,其中有不少既解釋單字,也解釋複詞。古代將這一類書一律稱為“字書”。直到清代《康熙字典》採用“字典”之名,近代出現瞭“詞典”這一名詞,字典和詞典才有瞭相對的界限。現在的字典,有時也兼收語詞。詞典一般也以單字為詞頭,詞典與字典兩者之間有不可分割的關係,隻是各自的側重點不同。在英語中,,字典和詞典是同一個詞。在英語詞語工具書中,沒有類似漢語中的字典。日語工具書中的“字引”,相當於漢語中的字典。

  早在公元2世紀初,中國就有瞭許慎依據字的形體結構排列編著的《說文解字》(收字9 000多),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以後從南朝至宋又有瞭《玉篇》(收字20 000多)、《類篇》(收字30 000多);明朝直至清朝鴉片戰爭前,出現瞭《字匯》(收字33 179個)、《康熙字典》。這些都是按《說文解字》體系發展的字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字典是《康熙字典》,它收字47 000多個,是當時以及以後很長一個時期內中國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近、現代的字典,是在古代這一類工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代表性的有民國時期陸費逵等編的《中華大字典》,全書收48 000字,稍多於《康熙字典》,還糾正瞭《康熙字典》的錯誤2 000多處。1986年開始出版的《漢語大字典》又有瞭發展,收字56 000個。1994年出版的《中華字海》,是當今世界收漢字最多的字典,共收漢字85 000多個。由於目的和對象不同,中國近、現代編的字典,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綜合性字典,如《新華字典》,主要是為學習語文、解決閱讀中單字方面的困難而編纂的;一類是專門性字典,如《經典釋文》、《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國書法大字典》等,是專供研究字形、字音等編纂的。

  根據漢字的特點,常用字典的排列法有三種,即音序、部首、四角號碼。有的字典,兩或三種排列法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