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長出並向宮腔內突起呈卵圓形的軟性組織塊。由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組織增生而成。發生機理不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婦女,但多見於29~59歲,50歲以後婦女的發生率最高。多為良性,惡性變極少見。

  子宮內膜息肉為表面光滑,紅色或粉紅色的卵圓狀組織,單個或多個,有蒂或無蒂,質軟,大小不一,小的直徑約數毫米,大的可充塞整個宮腔。大息肉常有蒂,從宮腔底部長出;小息肉常呈圓筒形。有時息肉可繼續生長,經子宮頸管突出於宮頸外口或甚至延延長至陰道達陰道外口。顯微鏡下,子宮內膜息肉由子宮內膜組成。若患者有子宮內膜增生,可形成很多息肉,稱為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病(見圖)。

  一般無癥狀,或主訴月經異常,表現為經量過多,月經不規則,經前或經後少量陰道流血或絕經後陰道流血等。婦科檢查往往無陽性發現。子宮一般仍為正常大小,若息肉較大,充塞宮腔,也可使子宮稍增大。

  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即可疑診。婦科B超:較大的內膜息肉可顯現宮腔內有大小不等的占位病變。輔助診斷方法有:①診斷性刮宮並作活體組織檢查。②宮腔鏡檢查。可直接見到息肉,再作活體組織檢查即可確診。③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可見子宮腔輪廓不規則。子宮內膜息肉須與功能性子宮出血、黏膜下肌瘤、宮頸息肉、子宮內膜癌、絨毛膜癌等鑒別。診斷明確後可行刮宮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