鯔形目鯔科鯔屬的一種。又稱烏鯔烏魚,古名烏。世界主要鹹淡水養殖魚類之一。廣泛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的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沿岸地區。中國沿岸海區均產。

  體圓筒形。頭稍寬扁。脂眼瞼發達。口裂小而平橫,下位。上頜骨全為眶前骨遮蓋,後端不急劇下彎。背鰭兩個,分離較遠。體青灰色,體側上部具幾條暗色縱帶(見圖圖)。廣鹽性,在淡水、半咸水和鹽度高達40的海水中都能生活。性活潑,善跳躍。適溫范圍為12~25℃,較喜暖水,對低溫敏感,冬季水溫較低時,常遊向外海深水處。成魚和幼魚在海灣、河口索餌。草食性,成魚用剛毛狀細牙刮取泥表的矽藻、絲狀藻類、有機碎屑等為食,幼魚攝食微型藻類。3~6齡性成熟,懷卵量70萬~500餘萬粒。11月至翌年1月在離岸稍遠的近海區產卵。卵浮性,具油球。受精卵在水溫20~24.5℃和鹽度30.1~33.8的范圍內,經44~59小時後孵化。1齡魚一般體長達300毫米、重0.5千克;2~4齡生長快;最大的個體可長達750~900毫米,重12千克左右。

  中國鯔魚養殖已有400多年的歷史。1963年,臺灣省在世界上首次人工繁殖鯔獲得成功。至今鯔魚人工養殖已很普及,人工養殖分粗養和精養兩種,一般鯔魚作為精養蝦池的混養對象,也可作為在淡水中與鯉科魚類混養或在稻田中養殖。鯔魚肉質細嫩,含脂量高,以鮮銷為主。卵幹是名貴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