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末外交官,改良主義政論傢。字叔耘,號庸盦。江蘇無錫人。卒於上海。副貢生出身。同治四年(1865),致書曾國藩,建議改革科舉、裁減綠營,學習西方軍事技術,遂得入其幕,並參與鎮壓撚軍。光緒元年(1875),應詔上改革內政外交萬言書。旋被李鴻章任為重要幕僚,協理外交事務達十年之久,曾為李起草不少有關洋務的奏稿、書牘。五年,上書反對清廷授予英人赫德總司南北洋海防大權,使英國控制中國海軍的企圖不能得逞。同年,,撰《籌洋芻議》,主張發展工商業,實行關稅自主,抵制外國商品傾銷,擴大絲茶出口,以改變外貿入超。十年,中法戰爭期間,任浙江寧紹臺道,部署防務,協調前線官兵,擊退法艦進犯。1888年,擢湖南按察使。次年,受命為出使英、法、意、比四國大臣。曾與英國談判訂滇緬界務、商務,爭回部分主權。出使期間,更進一步主張效法西方國傢,發展機器工業,實行商辦,促進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並在政治上贊賞英國和德國的君主立憲制度。同時,歷任光祿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禦使。二十年返國。一生著作甚豐,有《庸盦全集》(10種)、《庸盦筆記》《庸盦文別集》,以大量政論而被公認為當世談時務的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