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興資產階級政治團體關於拯救和治理中國的理論和方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又稱舊民主主義革命派。1911年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發動辛亥革命,推翻瞭清王朝,標誌著舊民主主義革命達到瞭歷史的頂峰。

  基本概況 面對近代中國“國傢獨立”和“政治民主”兩大社會主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結合中國國情,認真吸取瞭西方的民主主義,提出出瞭一系列關於民主革命的理論觀點和主張,開拓瞭中國民主革命的新階段。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的政治思想,成為近代中國民主思潮的高峰。

  主要內容 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政治思想有3個方面:①爭取民族解放和國傢獨立。自從西方列強使用武力強制性打破中國閉關鎖國的狀態後,中國人就被卷進瞭現代民族主義的歷史旋渦,突出表現在民族自我認同意識的激增和放大。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所倡導的民族主義就包含著反對滿洲貴族統治和救亡圖存兩方面的內容。

  ②反對君主集權政體,主張建立民主共和國。“建立民國”始終是革命民主派的堅定信念和奮鬥目標。革命民主派的思想傢指出,必須以符合歷史潮流和時代精神的“民主立憲”,替代“侵犯我們不可讓與的生存權、自由權和財產權”以及“壓制言論自由”的“千年專制之毒”。“革命”不可避免地要采用“流血”的、“強迫”的手段。隻有經由“國民革命”的途徑推翻清王朝,才能建立“平等”、“民治”的“國民的國傢”。革命民主派還十分重視政體的變革,認為國傢的根本性質必須通過相應的政體才能實現。他們對中國政治革命的理論在五個方面創造性地進行瞭闡述:反映民主建政進程和階段劃分的革命程序論;體現“代議政治”主要原則的政黨與政黨政治論;規定民主政治的實施原則——人民有權、政府有能的權能區分論;實現“主權在民”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的地方自治論和全民政治論;規劃完滿的政治體制和結構的五權憲法論。這些思想都在中國政治思想史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成為中國現代政治思想的寶貴財富。

  ③國傢社會主義的民族經濟發展戰略。革命民主派的思想傢們在醉心吸收西方工業文明和政治體制的同時,也對當代資本主義的諸多弊病作瞭揭露。特別對西方社會普遍存在的貧富兩極分化現象給予瞭尖銳批判。由是,孫中山傾向社會主義學說。革命民主派把“振興實業”看成中國發展的重要環節。辛亥革命以後,更是制定瞭宏大的實業發展規劃,勾畫出民主中國未來的經濟架構和制度藍圖。

  總體評價 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政治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反映瞭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概括瞭政治過程的諸多要素,體現瞭近代社會發展的趨向。孫中山等革命思想傢依據西方近代民主主義的政治理論,吸取中國政治文化的有益因素,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上留下瞭一筆寶貴的遺產。革命民主派政治思想的歷史局限性主要表現為:把反對帝國主義的首要任務在很大程度上歸結為反對滿洲貴族統治和反軍閥的鬥爭,農民並沒有在革命者的政治視野和革命理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自由民主思想政治啟蒙方面,理論深度和實際影響,都存在明顯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