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本科竹亞科(Bambusoideae)植物的統稱。一般為木本。根據近年的發現,還包括少數草本和近草本的種類,稱為草本狀竹。漢名“竹”字,象形,源於竹葉的排列形狀。竹的英語名bamboo源於形聲,即竹稈在火中燃燒時發出的爆裂聲響。

  種類及地理分佈 全世界木本竹類植物約有60屬,900多種(一說80多屬,1 200多種),草本竹類植物25屬,1110多種。中國約有30屬300多種,主要竹種有合軸叢生的青皮竹、撐篙竹、慈竹,單軸散生的毛竹和桂竹(圖1),復軸混生的茶稈竹(圖2)等。竹的地理分佈遍及赤道兩旁至寒溫帶,從平原丘陵到高山雪線以下都能生長。但多數竹種分佈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隨緯度和海拔的增高而減少。少數耐寒竹種如庫頁竹可分佈到北緯51°的薩哈林島(庫頁島)中部;箭竹屬的某些竹種在喜馬拉雅山3 400米高處仍有分佈。總的地理分佈可分三大竹區:①亞太竹區。有竹40多屬,600多種。中國是竹的中心產區之一。②美洲竹區。共有竹18屬,200多種。③非洲竹區。非洲大陸的鄉土竹種隻有幾種,馬達加斯加的鄉土竹和引進的竹種共11屬,約40種。

圖1 桂竹形態

圖2 茶稈竹形態

  形態特征 竹具有地下莖(圖3)、竹稈、枝、葉和籜、花和果等器官。是認識和鑒別竹類種屬的主要依據。①地下莖。養分和水分輸導、儲存,生長竹稈和繁殖更新的主要器官。按其形態和生長方式,可分為合軸型、單軸型和復軸型3種。合軸型地下莖又稱粗型地下莖。由竹稈基部(竹蔸)的大型芽眼萌發生長,在近地面土中作短距離(一般10~30厘米)的橫向延伸,各節為籜包裹,無根也無芽,又稱假鞭。地上竹稈密集成叢,稱合軸叢生竹。有些竹種,如梨竹泡竹的假鞭長達一米以上,地上莖散生分佈,稱合軸散生竹。單軸型地下莖又稱細型地下莖,在土中能長距離橫向延伸,幼時為鞭籜包裹,老時鞭籜腐爛,節上有互生芽和輪生根,稱為真鞭。地上竹稈稀疏散生,稱單軸散生竹。占中國竹林面積70%左右的毛竹屬此類型。復合軸型地下莖既有橫向生長的真鞭,又有從竹蔸側芽萌發,翹頭出土的假鞭,地上竹稈既有密集叢生,又有稀疏散生,稱為復軸混生竹。②竹稈。竹的主體。分稈柄、稈基和稈莖3部分。稈柄是竹稈的最下部分,是與地下莖相連的輸導樞紐。稈基是竹稈入土生根部分,由數節至十數節組成,節間短而粗。稈莖是竹稈著生枝葉的地上部分,端正通直,一般圓形而中空有節。竹稈的節數、長短、粗細,節間空或實、竹壁的薄厚等是鑒別竹種的特征。竹稈的壽命一般為5~10年,有的竹種如毛竹、桂竹等則可活20年以上。③竹枝。竹分枝的方式和枝數因竹種而異。按每節分枝的枝數,分為單枝型、雙枝型、3枝型和多枝型。④葉和籜。竹葉著生於各級枝條的頂端,每節一葉,交錯排列成兩行。新葉未展放時裹卷呈針狀,展放後葉片呈披針形或橢圓形,葉鞘長,包裹部分竹枝節間。葉柄短或闕如。葉片大小變化甚大。葉鞘連接處的內側有膜質片或纖毛,稱為葉舌。兩側有耳狀突起稱為葉耳。籜為竹稈所生之葉,也稱筍籜,著生於籜環上。對居間分生組織有保護作用。籜鞘相當於葉鞘,包裹竹稈節間。籜頂中央著生一枚葉片,稱籜葉。籜頂兩側稱籜肩,著生籜耳或籜毛。⑤花和果。竹類花序分為一次發生的有限真花序和多次發生的無限假花序。真花序有總梗,花序主軸分枝為圓錐狀、總狀和近穗狀。假花序由無柄的假小穗組成,形成頭狀、球狀簇叢小穗有柄或闕如。果實通常為穎果。

圖3 竹類地下莖類型

  生物學特性及栽培 竹為常綠(除少數竹種在旱季落葉外)淺根植物,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竹根系集中稠密,竹稈生長快,生長量大,蒸騰作用強,對土壤水肥條件要求較高。土層深厚、肥沃、濕潤、富含有機質、呈酸性反應的土壤最適。竹多數屬中等耐陰植物,常侵入闊葉林或針葉林中混交生長。竹筍出土後,初期生長緩慢,中期生長加快,後期又緩慢下來。竹葉更新通常每年1次,也有隔年1次的。竹類植物開花有的一生1次,有的一生多次。1次開花的竹種,花後全林或全叢死亡,再由天然下種更新(如毛竹撐篙竹等);也有全株死亡後,個別地下莖抽出更新鞭,長出更新竹(如桂竹等)。竹開花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盛花時期因竹種而異。

1.滿山爆 2.叢生竹 3.粉單竹 4.碧玉嵌黃金竹 5.黃皮剛竹 6.龜甲竹 7.紫竹 8.斑竹 9.茶稈竹 10.大節竹 11.黃金間碧竹 12.佛肚竹圖4 豐富多彩的竹

  竹可在開花結實後天然下種,更新老林;或采集種子育苗造林;也可用埋稈、埋鞭、插稈等無性方法繁殖育苗。但常用的栽植材料是帶有地下莖和竹稈的竹蔸,即選擇1~2年生無病蟲的健壯竹株,帶土連蔸挖起,削去梢部,留枝3~4盤。造林地應根據竹種的生態特性選擇。

  竹的利用 中國竹林面積約450萬公頃。竹資源的培育與竹加工已成為一個強大的新興產業,在建築、輕工、食品、傢具、包裝、運輸等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中國素稱“竹子王國”,現有竹類植物30多個屬,300多個種(圖4),竹林種類、竹林面積和竹材產品,均占世界的1/3。竹與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有密切關系。在浙江錢山漾遺址出土的文物中有竹籮、竹籃、簸箕等竹編器,甲骨文中有竹制品的記載。竹為八音之一,周代竹制樂器已有7類之多。現在除利用竹材及其制品外,竹副產品也得到廣泛的利用,如竹筍是中國傳統名貴蔬菜。竹瀝、竹茹可供藥用。竹枝加工可紮成馬鞭、大掃帚。泡竹的假鞭可編制漁篩。竹根除去外殼可作刷子。竹蔸可供雕刻和燒制竹炭。竹籜可編繩和造紙。大型竹葉可墊襯船篷、鬥笠和包裹食物等。竹的地下系統發達,竹鞭縱橫,根系交織,有固結土壤、防止流失作用。竹的形態端直挺拔,莖稈秀麗,枝葉婆娑,四季常綠,富有觀賞價值,是中國風景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竹的特性常比作人類的高雅風格和堅貞品質,加以歌頌贊揚,與梅花、松樹並稱為“歲寒三友”。蘇東坡、鄭板橋的竹詩、竹畫和書法,世稱三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