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宋文學傢。字美成,晚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時疏雋,不為州裏推重,而博涉百傢之書。元豐二年(1079),入京為太學生。六年,獻《汴都賦》,受神宗賞識,由外舍生升為太學正。後在朝中和地方任職,徽宗時為秘書監,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與諸人討論古音、審定古調,對詞樂有很大貢獻。

  周邦彥在詩、文、詞的創作方面都卓有成就。其詩受韓愈愈、李賀影響較大,在江西詩派詩風盛行之際,可謂獨辟蹊徑,“當時以詩名傢如晁(補之)、張(耒),皆自嘆以為不及”(陳鬱《藏一話腴》)。其文“經史百傢之言,盤曲於筆下,若自己出”(樓鑰《清真先生文集序》)。代表作有《汴都賦》、《續秋興賦》《足軒記》等。《汴都賦》摹仿班固、張衡、左思等京都大賦,極盡鋪張揚厲之能事,卻“指陳事實,無誇詡之過”。

周邦彥手跡石刻

  周邦彥的主要文學成就是詞的創作,陳鬱稱“二百年來,以樂府獨步”(《藏一話腴》)。其詞題材內容較為狹窄,所賦大多為戀情,其中有表達對所愛女子思戀之情的詞,如〔風流子〕“新綠小池塘”,被清人況周頤譽為“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蕙風詞話》卷二);有在酒筵席上的贈妓之作,如〔少年遊〕“並刀如水”;有描寫與所歡女子離別相思之作,如〔蘭陵王〕“柳陰直”、〔浪淘沙慢〕“晝陰重”等。他還有描述羈旅行役、身世之感的作品,如〔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六醜〕《薔薇謝後作》等。其詞情境渾融、氣格渾厚,運用典故成語渾化無跡。如〔西河〕《金陵懷古》即以唐劉禹錫兩首詠金陵的詩句入詞,極具神韻,以至清人陳廷焯推崇為“金陵懷古詞,古今不可勝數,要當以美成此詞為絕唱”(《雲韶集·周詞評》)。邦彥詞多長調,善於鋪敘,長於勾勒:“勾勒之妙,無如清真,他人一勾勒便薄,清真愈勾勒愈厚”(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其長調慢詞如〔滿庭芳〕“風老鶯雛”、〔六醜〕“正單衣試酒”、〔蘭陵王〕“柳陰直”、〔瑞龍吟〕“章臺路”,皆曲折回環、開闔動蕩,篇幅雖長而不失照應。他摹寫物態,曲盡其妙,清王國維《人間詞話》稱其“言情體物,窮極工巧”。如〔青玉案〕之“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極力描繪雨後荷花的神韻。他精通音樂,能自度曲,譜樂府長短句,聲調諧和,上口悅耳,顯現出詞的韻律美。

  周邦彥對後代詞的創作產生瞭極其巨大的影響,尤其是清代的詞評傢更對他推崇備至,陳廷焯謂其“前收蘇(軾)、秦(觀)之徑,後開薑(夔)、史(達祖)之始,自有詞人以來,不得不推為巨擘”(《白雨齋詞話》卷二);王國維也稱許他為“詞中老杜,非先生不可”(《人間詞話》)。但是周邦彥詞的題材內容不廣泛,也受到後世詞評傢的批評,如王國維稱其“但恨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人間詞話》)。

  著有《清真先生文集》24卷(樓鑰《清真先生文集序》),後經兵火,散佚頗多。現存周邦彥詞集有2種版本:一為《片玉集》10卷,宋陳元龍集註,有《彊村叢書》本、《宛委別藏》本、《景印宋金元明詞》本;一為《清真集》2卷、集外詞1卷,有元刊本、汲古閣刊本、《四庫全書》本、王鵬運四印齋刻本、《西泠詞萃》本。中華書局1981年出版有吳則虞校點本《清真集》,三聯書店香港分店1985年出版羅忼烈《清真集箋註》,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年出版有《周邦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