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朝梁天監六年(北魏正始四年,507),梁軍在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擊敗北魏軍的防禦作戰。

  鐘離地當淮南至建康(今南京)要衝,為梁軍事重鎮,梁北徐州刺史昌義之率三千將士守城。六年正月,北魏中山王元英與平東將軍楊大眼率數十萬大軍攻鐘離。魏軍在淮水中邵陽洲兩岸架橋樹柵,作為跨淮通道。鐘離城堅塹深,魏軍以土填塹,設飛樓及沖車撞擊城牆。梁軍隨毀隨修,以固城防,與魏軍晝夜接戰。二月,魏宣武帝以兵久力殆殆,令元英退兵,元英不從。梁武帝先後命右衛將軍曹景宗自建康、豫州刺史韋叡自合肥(今屬安徽)領兵北上救鐘離。曹、韋兩部會合後,進屯邵陽洲。韋夜間率眾掘長塹,樹鹿角,截洲築壘,距魏軍僅百餘步。曹景宗派人潛水入鐘離城送信,昌義之始知援軍到來,士氣大振。楊大眼率軍攻韋營壘。韋結車為陣。強弩兩千一時俱發,楊大眼右臂中箭退走。元英又數次攻城,均被韋擊退。曹景宗於楊大眼營南數裡築壘,形成夾擊之勢,並準備火攻用具。三月,淮水暴漲,韋即遣精銳以小船載草灌膏油,趁風縱火焚橋。時洪水洶湧,沖垮魏軍橋柵。梁軍奮勇沖殺,魏軍大潰,溺死、被殺者二十餘萬。梁軍乘勝追擊,俘魏軍五萬,並獲大量資糧、器械。

  此戰,梁軍各部配合密切、上下齊心,針對魏軍不習水戰的弱點,堅守疲敵,適時反攻,取得瞭自宋以來南朝對北朝作戰的一次大捷,穩定瞭淮南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