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元前後佛教傳入中國內地,至今已在中國流傳、發展瞭兩千年。作為一種外來的異族宗教,它在中國經過瞭試傳、比附、衝突、改變、適應、融合,深深地滲透到傳統的中國文化之中,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產生瞭多方面的影響。

  從社會歷史的發展看 自東晉始,作為一種內涵豐富的宗教和一股重要的社會勢力,佛教與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發生瞭多種關聯。佛教作為一種重大的現實社會力量,一方面,除瞭在西西藏和雲南傣族地區與世俗政權直接合一外,在廣大的漢族地區很少主動地直接為封建政治服務,而是主要通過高僧與各代王朝保持著密切聯系,以宗教的特有方式間接地作用於現實政治;另一方面,又通過寺院經濟、僧俗弟子、僧官制度,在客觀上無時不對封建社會產生著直接影響。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一方面,佛教通過它的超然出世思想,與主張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儒傢學說以及倡導養生、成仙的道教相互補充,對維護、鞏固封建統治制度起到瞭積極作用,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佛教的慈悲濟世普度眾生的思想,也不斷激勵著僧俗二眾積極從事社會進步和社會福利事業。在近代民族危機深重的形勢下,一些思想傢和資產階級革命傢,又嘗試著用佛教思想培養國民的道德素養,激勵革命者的無畏鬥志,救中華民族於倒懸。

  從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看 佛教在中國的流傳和深入發展,一方面豐富和充實瞭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一方面經過與儒傢思想和道教之間的長期比較、鬥爭與融合,成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三大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①在倫理思想方面。雖然佛教傳入中國後呈現出瞭非常明顯的儒學化傾向,但佛教就出世強調孝,就人生解脫要求禁欲,就認識論和人性論主張智為心體以及相應的修行方法,又在一定意義和一定程度上為儒傢道德學說作瞭補充,豐富瞭中國倫理思想。

  ②在哲學方面。傳統的中國哲學註重倫理實踐,往往就治國安邦探討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缺乏對宇宙的本體、生命的根源、死後的歸宿作深入的追溯。佛教的傳入,一方面大量豐富瞭中國哲學資料和思維方式;一方面又通過體用相即、時空無限、心性染凈、見性成佛等具體命題,極大地拓寬瞭中國哲學的研究領域,加大瞭中國哲學的思維深度,並給中國哲學以巨大的啟示和推動。見佛教哲學。

  ③在文學方面。漢譯的佛陀傳記、本生故事、寓言故事,和《維摩》、《法華》、《華嚴》、《楞嚴》等情節豐富、形象生動的大乘佛經,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各種佛經的故事、小說、戲劇、寓言等體裁,對後代小說、平話、戲曲的產生和繁榮,起到瞭重要的啟迪和推動作用;用通俗的語言宣講佛經的傳法活動,直接影響瞭變文、寶卷、彈詞、鼓詞等說唱文學的產生;豐富的佛教典籍和深邃的佛教思想,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創作提供瞭大量的故事情節和思想內容,《西遊記》、《紅樓夢》、《封神演義》、《金瓶梅詞話》、《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等著名的古代長篇小說,就是受到佛教多方面影響的代表作;伴隨佛教傳入的印度聲明學,影響瞭中國音韻學上四聲的發明和詩歌格律上八病的確定,從而推動瞭唐代以來格律詩新體裁的開創;豐富的佛教思想,尤其是緣起性空的般若思想和不滯一物的禪宗思想,也給中國詩歌增添瞭新鮮的內容,賦予它以新的意境。

  ④在語言學方面。佛教典籍中出現的優美典故和具有藝術美的新詞語,極大地豐富瞭中國文學語言的寶庫,有的甚至成瞭人們經常使用的基本語匯,如世界、實際、覺悟、凈土、彼岸、公案、煩惱、解脫、因緣、真諦、方便、現行、作用、平等、莊嚴、相對、絕對、知識、一針見血、不二法門、三生有幸、五體投地、六根清凈、天龍八部、曇花一現、快馬加鞭、大千世界、天女散花、看破紅塵等等。

  ⑤在民俗方面。隨著佛教在中國的長期流傳,一些佛教節日逐漸演變成瞭民間節日。如農歷十二月初八,本是佛教紀念釋迦牟尼成道的節日,南北朝以後,卻與沿襲更久的臘月祭日結合瞭起來,這便是臘八節吃粥的由來;再如,為瞭紀念釋迦牟尼涅槃,公歷每年的4月15日,藏族人民都要舉行“薩格達瓦節”活動;再如,南傳佛教認為,公歷四月十五日是釋迦牟尼的生日,也是他得道成佛和涅槃的日子,因而信奉南傳佛教的傣族人民將這一天作為新年伊始,走村串寨,潑水慶賀。

  ⑥在藝術方面。漢魏以來,由於受到佛教的新鮮刺激和強大影響,中國的建築、雕塑、繪畫、音樂等藝術領域都增加瞭新的內容和形式,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增添瞭一批批難以估價的稀世瑰寶。河南洛陽白馬寺為中國漢地佛寺之濫觴,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中國佛寺建築主要形成瞭石窟寺和塔廟兩種。塔廟的特點是寺院與塔結合,或寺中置塔,或塔在寺外,相映生輝,遍佈各地的寺廟多屬此類。塔廟之廟,以佛殿為主體,多用木建,木質與固有的建築藝術聯袂,形成瞭新的風格,從而在建築史上放出瞭新異彩;塔廟之塔,集建築藝術與雕塑藝術於一體,形式多樣,造型美觀。石窟寺依山開鑿,內雕佛像,飾以壁畫,以敦煌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最為著名。

  佛教繪畫的傳入,一方面使中國繪畫藝術中出現瞭佛像、菩薩像、羅漢像、高僧像、鬼神像和佛傳圖、本生圖、經變圖、故事圖等內容和題材;另一方面又豐富瞭中國古代畫傢的藝術想象力,促進瞭中國繪畫藝術技巧和樣式的發展。

  佛教傳入中國後,因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逐漸吸收瞭音樂的藝術形式,作為傳播佛法的一項重要手段。經過長期的摸索與實踐,中國古代音樂傢們逐漸地把佛教義理與歷史悠久的中國宮廷音樂、宗教音樂、民間音樂熔於一爐,形成瞭以“遠、虛、淡、靜”為特征的佛教音樂,並成為民族音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