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植物對於以某一生態因數為主導的綜合環境的適應關係以及由這種適應關係形成的植物生態生理特徵和分佈規律,劃分出的各種植物類群。分為以下幾類。

  廣溫植物和狹溫植物 根據植物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需要的溫度量和一定的溫度變幅劃分。廣溫植物指能在較寬的溫度範圍內生活的植物,通常在–5~55℃之間,但是隻在大約5~40℃之間才能完成正常的生長發育過程。。狹溫植物指隻能生活在很窄溫度范圍內的植物。如雪藻球和雪衣藻等隻能在冰點溫度范圍內發育繁殖,不能適應高溫,是低溫狹溫植物;椰子、巴西橡膠等不能適應低溫,是高溫狹溫植物

  長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根據植物開花過程對日照長度反應的不同劃分。長日照植物指隻有當日照長度超過其臨界日長(14~17小時)或者暗期必須短於某一時數才能形成花芽的植物,如冬小麥、大麥、油菜、蘿卜等。短日照植物指隻有當日照長度短於其臨界日長(少於12小時,但不少於8小時)時才能開花的植物。在一定范圍內,暗期越長,開花越早,如果在長日照下則隻進行營養生長而不能開花。許多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春秋季開花的植物多屬短日照植物,如大豆、玉米、水稻、紫花地丁等。

  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濕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根據環境中水量的多少與植物對水分的依賴程度劃分。旱生植物是能忍受長期幹旱而維持水分平衡的高度抗旱性植物。根據旱生植物的形態、生理特征和抗旱方式,可以進一步區分為肉質旱生植物和硬葉旱生植物。 肉質旱生植物具有發育很好的儲藏水分的薄壁組織,成為肉質、多汁的植物,如仙人掌等。硬葉旱生植物是最典型的一類旱生植物,體內沒有儲水組織,以葉面積小、氣孔深陷、根系發達等為主要特征,常見的有梭梭、沙拐棗、駝絨藜、疏葉駱駝刺等。中生植物指生長在中等濕度地方的植物,在幹旱環境或水中及過濕的土壤中均不能生長,形態解剖和生理特征界於旱生植物和濕生植物之間,絕大多數的栽培植物(作物、牧草、蔬菜、果樹)是中生植物。濕生植物指在潮濕環境中生長、抗旱能力最小的陸生植物,如熱帶雨林植被中各種附生蕨類植物和附生蘭科植物,以及海芋、分佈於各地水邊潮濕處的多種苔草、半邊蓮、燈芯草等。水生植物指生長在水中的植物,地上部分或多或少沉沒於水中。根據植物體完全沉沒在水中,漂浮在水面上,僅下部浸於水中、上部露出在空氣中,又可分為沉水水生植物浮水水生植物挺水水生植物

  酸性土植物和鹽堿土植物 根據植物與土壤酸堿度的關系劃分。酸性土植物指能在酸性土壤上正常生長發育的植物,如鐵芒萁、華裡白等。鹽堿土植物指能在pH8~9的鹽堿土上正常生長發育的植物。根據鹽堿土植物的生態生理特征,又分為將鹽分留在體內的真鹽生植物和將鹽分分泌出去的泌鹽植物,前者如鹽角草和鹽節草,後者如補血草和獐毛草。

  喜鈣植物和嫌鈣植物 根據植物同土壤中鈣鹽的關系劃分。喜鈣植物指適生於含鈣豐富鈣質土或石灰性土壤上的植物,在酸性土壤上不能生長,成為含鈣豐富土壤的指示植物,如圓葉烏桕、柏木等。嫌鈣植物是隻能在缺鈣的酸性土壤上生長的植物。典型的如馬尾松、鐵芒萁、石松等,可作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蟲媒植物和風媒植物 依賴昆蟲傳粉的被子植物稱為蟲媒植物。傳粉的昆蟲中,蜜蜂最為重要,其次有蝶、蛾、蠅和其他昆蟲。蟲媒植物的花,大都具有吸引和適合昆蟲傳粉的特點,如顏色鮮艷、分泌特殊氣味、花絲短而直立、花粉上有花紋而黏滯等,顯然是自然選擇下長期進化的結果。地球上蟲媒植物分佈得非常廣泛,約占有花植物總數的91%。熱帶森林中多數喬木都屬蟲媒植物,而高緯度地區森林中隻有少數喬木為蟲媒植物。風媒植物是借助於風力的幫助進行授粉的植物。風媒植物的花,花絲細長,伸出花被之外,花粉平滑、體輕,微風即可將花粉吹送出相當遠的距離。風媒花是較原始的一種適應類型,地球上約有10%的顯花植物(禾本科、莎草科、燈芯草科、樺木科等)借助風力授粉。在海島上,幾乎1/3的植物是風媒植物;在北方森林中,主要喬木都是風媒的;草原地區的風媒植物也比較多。

  伴人植物  借助人類活動傳播和擴大分佈區的植物。伴人植物的分佈,有些是人類有意識引入後野生化造成的;有些是人類活動無意識地造成它們的傳播,包括一些對人類有害的植物和農田雜草等。如藜、鉀豬毛菜等雜草在歐洲和北美都普遍分佈,它們是歐洲移民帶到北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