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職業生活範圍內形成的道德觀念、原則規範和習俗的總和。它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瞭從業人員與服務物件、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係,是一般的社會道德原則和規範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化。

   職業道德是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並出現相對固定的職業集團或行業時形成的。原始社會自然分工已帶有職業分工的性質。後來出現瞭農業、手工業、畜牧業等職業分工,職業道德開始萌芽。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又形成瞭商人、醫生、教教師、軍人、官吏等職業,這些特定的職業要求人們具備特定的道德觀念、情感和品質。各種職業集團,為瞭維護職業利益和信譽,適應社會的需要,從而在職業實踐中,逐漸形成瞭職業道德規范。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職業道德得到瞭初步的發展。資本主義時代隨著社會生產力和職業分工的發展,職業道德有瞭充分的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為職業道德的發展創造瞭最有利的條件,使職業道德的發展進入瞭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是適應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在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以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為指導發展起來的,同時又批判地繼承瞭人類歷史上優秀的職業道德傳統和職業道德觀念,具有相當的先進性、科學性和人民性。

  職業道德具有如下特點:①特定的專業性和對象性。②相當的穩定性和連續性。③一定的靈活性和多樣性。④較強的適用性和成熟性。職業道德規范不僅僅是原則性的規定,而且有實在、適用的內容,它是走上社會工作崗位的成年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是道德主體自覺、自為、自律的產物。

  職業道德是一個社會精神文明發展程度的突出標志,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道德是發展物質生產,提高工作效率的精神動力;職業道德是改進和完善人際關系,建立優良的社會道德風尚的主要手段;職業道德也是提高勞動者素質,完善個人的人格,使人的價值得以全面實現的重要形式。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共中央發佈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指出,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建設,“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