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國時期佛經翻譯傢。一名越,字恭明。月氏後裔。祖先於東漢靈帝時(167~189)入籍中國。自幼學習中外典籍,通六國語言,曾受業於支婁迦讖的弟子支亮。後為避亂,遷居東吳,拜為博士,深受吳主孫權信任,請其輔佐太子登。太子逝世後,隱居於穹隆山,年60歲卒於山中。

  支謙所譯經典的數目,歷來說法不一。晉道安《眾經目錄》著錄瞭30部,僧祐又補充瞭6部,慧皎《高僧傳》稱有49部,費長房《歷代三寶記》增至1129部,智昇考訂為88部。主要有《阿彌陀經》2卷、《大明度無極經》4卷、《維摩經》2卷、《菩薩本業經》1卷、《大般泥洹經》2卷、《法句經》2卷等。他的翻譯力求文質結合,暢達經意,使人易於理解,開創瞭新的譯風。支謙還首創瞭會譯的體裁,將幾種譯本對勘,區別本(母)末(子),分章斷句,這種方法對後世產生瞭一定的影響。他還對自己翻譯的經典進行註釋,有利於對經典的正確理解。如他註解自譯的《瞭本生死經》,以佛教的緣起說論證諸法性空本無的道理,並試圖將因果報應同無我性空說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