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始於人類的出現,終於國傢的產生。根據已發現的人類化石材料,人類的出現至少可以追溯到二三百萬年之前(見人類起源與演化),而原始社會結束的時間則各地參差不一,有的地方甚至至今還停留在原始社會階段。

  舊石器時代 人類最初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考古學上把使用石器的時代稱為“石器時代”。當時,除石器外,也使用木器、骨器和角器,後來還還使用陶器。根據石器制作技術的演進和生產水平的發展,考古學者把石器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生產工具以打制石器為標志。到舊石器時代晚期,采集和狩獵都有較大發展,人類轉入瞭相對的定居生活。

  中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之間的過渡階段。此時人們仍以采集狩獵為主,但已是采集經濟向食物生產過渡的重要階段。中石器文化的特點是:細石器被大量使用,不少幾何形細石器嵌入木質或骨質的柄上作為工具;廣泛使用弓箭;已知馴狗;在一些地方還發現瞭獨木舟和木槳。

  新石器時代 最早約出現在公元前第8千紀。新石器文化的要素有: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磨光石器的流行,陶器的發明等。一些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在陶器發明之前已產生,即“前陶”或“無陶”的食物生產階段。在西亞伊拉克的沙尼達爾、耶莫,巴勒斯坦的耶利哥以及希臘色薩利的亞爾吉薩、塞斯克羅、蘇夫利都曾發現有前陶新石器文化。農業和畜牧業是新石器時代最重要的特征。在西南亞,主要的馴化作物是小麥和大麥。在東亞則為小米和稻。小米源於中國黃河流域,可能源於長江下遊的杭州灣一帶。在中美洲和秘魯,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和倭瓜。馴養的傢畜除狗之外,較早的有綿羊、山羊、豬、牛等。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標志著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轉化為食物的生產者,有的學者稱之為“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這一革命為人們提供瞭經常的比較豐富的食物來源,使人口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同時還擴大瞭人類共同體的規模,出現瞭面積較大的部落。

  新石器時代末,人類已使用天然金屬,後來開始學會制作純銅器。純銅質地柔軟,不能取代石器,因而純銅時代也稱金石並用時代。公元前第3千紀,人類進入瞭青銅時代。

  這一時期,生產有較大發展。在農業方面,起初是木犁或石犁,後來用金屬犁。犁的使用不但提高瞭勞動效率,也擴大瞭耕地面積,使農業生產日益專門化,出現瞭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經濟活動的部落。另一方面,在適宜於經營畜牧業的地區,出現瞭專門從事畜牧業的遊牧部落。

  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使手工業日趨復雜。金屬的冶煉和制造、制陶、制革、紡織、釀酒、榨油等手工業的產生與發展,導致手工業和農業分離。

  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的發展促進瞭交換的發展,出現瞭商品生產,原始的貨幣也隨之流通起來。

  國傢的產生 生產力的發展,使產品除維持勞動力的需要之外還有剩餘,這就為私有制的產生創造瞭條件。社會出現等級劃分和階級劃分,在世界幾個主要文明區——兩河流域、埃及、印度、中國等,通過不同途徑,進入早期國傢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