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歐洲一體化的一個理論學派。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分為傳統現實主義政府間主義自由政府間主義。前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的S.霍夫曼;後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的A.莫拉維斯基。

  S.霍夫曼強調民族國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國際關係中的至關重要地位,最早提出瞭一體化的“國內政治”學說。認為由於歐洲仍舊是以“民族自決決權”原則作為國傢間關系體系的基礎,因而差異遠遠大於共性,歐洲經濟共同體國傢無法在超國傢實體的問題上達成共識。

  霍夫曼不同意新功能主義的“外溢說”。他認為,一體化在高政治和低政治領域是截然不同的。各國政府願意在低政治領域,即功能性領域進行合作,因為這是政府保持其在那些應該按照社會間交往的規則,而不是國傢間關系的規則行事的領域中的權力的一種方式。但是在高政治領域則不然,因為它涉及國傢的根本利益、政府的自決權和民族認同問題。在高政治領域,國傢都希望自身的主權和自決權能夠得到確定的保障,或至少是使這種確定性控制在自己手中,任何一個國傢都是無法接受既無保障又失去控制的狀況的。因此,國傢間在政治領域的一體化隻能通過政府間的協商和協調以及持續的討價還價有限度地推進。

  早期的政府間主義對進一步發展的歐洲一體化許多現象無法作出有力的解釋,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A.莫拉維斯基對霍夫曼的傳統理論進行瞭修正,提出瞭“自由政府間主義”。這一理論仍舊強調民族國傢的重要作用,但更具有自由主義色彩。他重新界定瞭有關國傢間討價還價和機構妥協,並增加瞭以國際相互依存的自由主義理論為基礎的國傢優先選擇的內容。這一理論的核心為理性國傢行為的假設、民族國傢偏好形成的自由主義理論、國際間談判的政府間主義分析三個方面。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的基本論述即是自由政府間主義的基本理論內容。在此理論基礎上,莫拉維斯基提出所謂的雙層博弈模型來分析歐洲一體化進程,即成員國國內政治層面的國傢優先選擇形成過程和歐洲層面的政府間討價還價戰略的形成過程。國傢優先選擇主要的是由經濟利益而不是地緣政治利益促成的,國傢間討價還價能夠產生正數和結果。雙層博弈分析是自由政府間主義的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