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價格水準預期的變化而調整,並能更準確地反映真實籌資成本的利率,或者說是剔除瞭通貨膨脹因素以後的利率。又稱實際利率。它等於名義利率與預期通貨膨脹率之差,計算公式為:真實利率=名義利率-預期通貨膨脹率。例如:當名義利率為10%、預期通貨膨脹率為2%時,真實利率為8%。現實中也用通貨膨脹率來代替預期通貨膨脹率計算真實利率水準。

  真實利率的概念和計算公式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傢I.費雪提出。在現實中,人們通常見到的利率(如銀行存款利率等)都是名義利率。但判斷利率水平高低,不能隻看名義利率,還要看真實利率。這是因為,真實利率反映瞭實際的籌資成本;特別是當通貨膨脹率高於名義利率時,真實利率將變為負數,此時投資者的投資收益會下降甚至出現虧損,而作為借款人則因借款成本降低而願意借入。總之,真實利率越低,借款人願意借入的動力越大,貸款人願意貸出的動力越小。負的真實利率會抑制投資、阻礙經濟增長,對經濟運行帶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