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印度皇傢海軍水兵發動的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起義。1945年下半年,印度人民支持東南亞人民反英鬥爭和爭取釋放國民軍軍官的運動,形成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新高潮。

  1946年2月8日,孟買托爾瓦爾海軍通訊訓練基地的印籍水兵不堪忍受英國軍官的歧視和壓迫,舉行罷工。巡洋艦塔爾瓦號水兵首先發難。2月19日,孟買的2萬餘名水兵起而回應,他們高舉印度國民大會黨和全印穆斯林聯盟的旗幟,在孟買市內舉行瞭示威遊行。2月20日,鬥爭擴展到到卡拉奇、加爾各答等地。全印共有78艘艦隻、20個基地的水兵參加罷工。當天上午,孟買水兵選舉產生皇傢海軍中央罷工委員會。2月21日上午,英軍首先進攻孟買的城堡兵營,水兵被迫反擊,雙方炮戰約7小時。至此,罷工發展為起義。卡拉奇也發生激烈戰鬥。在鬥爭中,起義水兵提出“釋放政治犯”、“英國從印度撤軍”等政治口號。22日,孟買市20萬工人響應海軍的號召開始總罷工,並與軍警展開英勇搏鬥,300人喪生,1 700餘人受傷。由於缺乏堅強的領導,雙方軍事力量相差懸殊,以及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領袖的反對,海軍中央罷工委員會於23日通過停止起義的決定。不久,起義領袖和900餘名水兵被捕,5 000名水兵被迫提前退役。在起義水兵的帶動下,英印軍隊的士兵、皇傢空軍飛行員也曾舉行罷工。鬥爭浪潮波及全國。印度共產黨也發動群眾支持起義者。孟買20萬群眾示威遊行,後同軍警展開巷戰。起義水兵、罷工群眾還消除政黨、教派的分歧,高舉國大黨、穆斯林聯盟、共產黨的三面大旗並肩戰鬥。

  這次震動全印的起義所造成的新的革命形勢以及對殖民政權的直接沖擊,迫使英國最後作出移交政權的決定,是對行將崩潰的英國殖民統治的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