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針刺獲得針刺感應後,根據患者病證虛實的不同情況採用相應的針刺操作,從而達到補虛、瀉實目的的針刺手法。通過針刺施行一定的手法,能促使人體內各種機能的恢復和旺盛,此為補法;通過針刺運用一定的手法後,能疏泄病邪,恢復正常生理狀態的方法,稱為瀉法。針刺補瀉一般用於毫針針刺過程中。臨床上,可分為單式補瀉手法和複式補瀉手法兩類。

  操作原理 主要根據經脈循行走向與氣血流註的不同情況,,以及腧穴深淺分層與營衛陰陽相關的理論,來進行各種補瀉手法的操作:①經脈循行。十二經脈的循行各有其不同的路線,針刺得氣以後,調整針尖方向,順經而刺的手法為補法,逆經而刺的手法為瀉法。采用迎隨補瀉手法,補法可促進經脈氣血運行,瀉法可抑制經脈氣血運行。捻轉補瀉手法操作與經脈循行走向的規律和氣血運行的狀態有關。針刺得氣後,應用不同的捻轉方向來進行補瀉,可調整經脈氣血虛實的病變狀態,達到扶正祛邪、疏經通絡的目的。②腧穴深淺分層。腧穴皮下的淺層、深層(有的還可分為淺、中、深3層),可根據營衛陰陽的理論來說明。衛氣行於淺層,屬陽;營氣行於深層,屬陰。針刺得氣後,針體由深層重提或慢提至淺層,從陰引陽,從深層引持亢盛的陽氣(陽邪)外泄,為瀉法;針體由淺層重插或慢插至深層,從陽引陰,從淺層推納不足的陽氣內入,是補法。這是提插補瀉和徐疾補瀉的操作原理。③氣血流註時刻。十二經脈氣血流註,由於一天中時間的不同,在某時某刻也有相應的盛衰變化。根據這一變化規律,采取不同的補瀉手法,也屬於迎隨補瀉手法的范疇。

  應用原則 針刺補瀉手法必須在辨證論治原則指導下應用。尤其是八綱辨證中的陰陽、虛實、寒熱辨證,對補瀉手法有直接的指導意義:①陰陽辨證。陰證一般選用陰經腧穴為主,采用針刺補法;陽證一般選用陽經腧穴為主,采用針刺瀉法。②虛實辨證。虛證用針刺補法,實證則用針刺瀉法。對於虛實證不明顯者,則用平針法或稱平補平瀉法。病證虛實夾雜時,當采用補瀉兼施的針刺手法,如陽中隱陰法、陰中隱陽法等。③寒熱辨證。寒證以陰盛或陽虛所致癥狀為主,熱證以陽盛或陰虛所致癥狀為主。

  單式針刺補瀉手法 以捻轉、提插、進針和退針、調整針尖方向為主,單一地進行不同的操作,以達到補瀉目的的針刺手法。主要有:①捻轉補瀉。行針得氣後,應用左轉右轉等捻轉動作以行補瀉的手法。捻轉補法為左轉,術者使針體呈順時針方向轉動;捻轉瀉法為右轉,操作時使針體呈逆時針方向轉動。也有以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者為補法,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者為瀉法。②提插補瀉。針刺達一定深度得氣後,應用上提針和下插針的動作以行補瀉的手法。提插補法,將針由腧穴淺層下插至深層,用力重;由深層上提至淺層,用力輕。提插瀉法,與補法正相反。也有以提插幅度小、頻率慢為提插補法,提插幅度大、頻率快為提插瀉法的。③徐疾補瀉。掌握針刺進退快慢以行補瀉的手法。徐疾補法,在腧穴淺層得氣後,將針緩慢地向裡推進(徐進針),然後迅速地向外退出(疾退針)。徐疾瀉法,迅速進針直至腧穴深層(疾進針),得氣後緩慢將針退出(徐退針)。另外,徐疾補法,先將針進至腧穴淺層得氣後,再緩慢地下插至腧穴中層和深層,每層停留片刻,最後一次將針退至皮下,稱為“三進一退”。徐疾瀉法為“一進三退”。④迎隨補瀉。《內經》中泛指各種針刺補瀉手法。後世的方法主要為3種:一是補母瀉子法,即五輸穴配五行,根據五行生克原理來選穴並進行補瀉的方法。二是十二經脈氣血流註時刻迎隨補瀉法,迎隨補法在經氣已衰之時進行針刺,迎隨瀉法在經氣方盛之時進行針刺。目前較少用。三是針向迎隨補瀉法,又稱針向迎隨。迎隨補法,針尖順經脈循行方向而刺;迎隨瀉法,針尖逆經脈循行方向而刺。⑤呼吸補瀉。施術時結合患者的呼吸動作以行補瀉的手法,常配合其他方法進行,一般用於腹部腧穴。呼吸補法,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呼吸瀉法,吸氣時進針,呼氣時出針。⑥開闔補瀉。出針時開大針孔或閉合針孔以行補瀉的手法。開闔補法,出針後迅速按揉針孔,促其閉合;開闔瀉法,出針時搖動針體,開大針孔,出針後不予按揉。

  復式針刺補瀉手法 將各種單式補瀉手法加以組合(有時還須配合其他輔助動作),構成較為復雜的針刺操作步驟,以達到補瀉目的的針刺手法。在進行時,有的復式補瀉手法還須分層操作,以及配合九六補瀉。分層操作是將腧穴皮下針刺所達的深度分為3層,稱為天部、人部、地部,每部之間的距離相等。九六補瀉是根據《易經》理論,以奇數1、3、5、7、9為陽,偶數2、4、6、8、10為陰,選9、6兩數為代表,作為提插補瀉或捻轉補瀉的動作次數,以行補瀉的方法。如提插補法或捻轉補法進行9次或9的倍數為九六補法,提插瀉法或捻轉瀉法進行6次或6的倍數為九六瀉法。復式補瀉手法主要包括:①燒山火手法。由徐疾、提插、九六、開闔4種針刺補法組合,可引起針下溫熱感的復式補法。進針至天部(淺層),重插輕提9次;再進針至人部(中層),重插輕提9次;然後,將針由地部一次退至天部。如此反復數次,待針下有溫熱感後出針,出針時迅速按揉針孔。本法還可配合捻轉補法和呼吸補法進行。多用於寒證、虛證。②透天涼手法。由徐疾、提插、九六、開闔4種行刺瀉法組合,可引起針下寒涼感的復式針刺瀉法。一次進針至地部,重提輕插6次;將針退至人部,重提輕插6次;再將針退至天部,重提輕插6次。如此反復數次,待針下有寒涼感後出針,出針時不按針孔。本法還可配合捻轉瀉法、呼吸瀉法進行。用於實證、熱證。③陽中隱陰法。由徐疾補法、提插補法和提插瀉法組合而成,補瀉兼施,先補後瀉的復式補瀉手法。將針進至天部,得氣後,將針插至人部;在人部重插輕提9次或9的倍數,針下有熱感;待熱感消失後,將針插至地部,在地部重提輕插6次或6的倍數,針下有涼感;然後,將針一次退至天部,並出針。本法以補陽散寒為主,兼以清熱。用於寒多熱少,虛多實少之證。④陰中隱陽法。由徐疾瀉法、提插瀉法、提插補法組合而成,補瀉兼施,先瀉後補的復式補瀉手法。先將針插至地部,重提輕插6次或6的倍數,針下有寒涼感:待寒涼感消失後再將針退至人部,重插輕提9次或9的倍數,待熱感產生後出針。本法以清熱為主,兼能補陽。用於熱多寒少、實多虛少之證。

  除此之外,針刺補瀉法可與行氣手法結合,可以補虛瀉實,並促使針感傳導。其中以飛經走氣四法為代表,分別為青龍擺尾法、白虎搖頭法、蒼龜探穴法和赤鳳迎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