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畫傢。字文度。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蘇松派主要畫傢之一。萬曆、崇禎時(1573~1644)曾向宋旭學習繪畫。後師法董源、黃公望、倪瓚。與董其昌為畫友,常替董氏代筆劃山水。《無聲詩史》記其論畫一則,闡述他對山水畫創作的藝術見解。他主張畫山水,須得山川林木、樓觀舟車、人物屋宇之勢,做到取勢佈景,交錯而不繁亂;景物佈置,須一一自然合理;景色先以朽筆勾出,然後落墨,使景致、筆墨交融,成畫後才富有意味。他創創作的山水畫,亦力求體現這些思想。景物大多較為繁復,有時畫煙嵐雲霧流動於層巒疊嶂、坡谷幽溪間;並以斜徑、溪橋、房屋、樹木,掩映穿插。筆墨或用濃、濕、淺、淡的墨色染出山巒向背,同時漬出浮動的白雲;或作淺絳設色,與筆墨的運用相融。還經常參用米氏父子、黃公望、倪瓚等畫傢的不同畫法。風格以秀潤巧致為基本特色,在當時別具一格,為蘇松派樹立瞭范式。傳世作品有《谿山無窮圖》《富春大嶺圖》、《山水卷》、《寒江草閣》等。

《寒江草閣》(臺北“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