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詩人。字承祐。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市楚州區)人。早年有河東、塞北之行。大和時,遊元稹浙東幕。複遊沈傳師江西、宣歙幕,與杜牧往來。曾應進士試未第,寓居長安。會昌四年(844)登進士第。大中中,任渭南尉,世稱“趙渭南”。卒,年四十餘。

  趙嘏頗有詩名,尤工七言律詩,清圓熟練,律切工穩。《全唐詩》稱其“為詩贍美,多興味”。頗多佳句,“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長安秋望》),為杜牧激賞,,呼為“趙倚樓”。其詩在辭采風華中兼饒俊逸疏宕之氣,尤工起調,如“流年堪惜又堪驚,砧杵風來滿郡城”(《齊安早秋》)、“三年踏盡化衣塵,隻見長安不見春”(《寄歸》)等,皆發語挺拔,力振全篇。胡震亨評其“才筆欲橫,故五字即窘,而七字能拓。蘸毫濃,揭響滿,為穩於牧之(杜牧),厚於用晦(許渾)。若加以清英,砭其肥癡,取冠晚調不難矣”(《唐音癸簽》)。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渭南集》3卷、《編年詩》 2卷。《唐才子傳》謂《編年詩》系“取十三代史事跡,自始生至百歲,歲賦一首、二首,總得一百一十章”。今有《唐詩百名傢全集》中《渭南詩集》2卷。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校箋》、譚優學《趙嘏行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