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誌物質存在狀態的哲學範疇。運動是物質的固有性質和存在方式;靜止是從特定的關係考察運動時,運動所表現出的特殊形式。

  運動是指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包括量變、質變。運動是物質本身固有的內在矛盾決定的不可缺少的性質和存在方式。運動和物質不可分離。①物質世界處在永恆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中。設想不運動的物質,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基本錯誤之一。有些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者,雖然肯定運動是物質的屬性,但他們把運動僅僅歸結為機械運動,無無法科學地解釋宇宙中更高級形式的運動,結果還是不得不承認有些形態的物質是不運動的。另一些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者認為動的原因不在物體自身而在外部,這樣就不能不得出神是推動宇宙運動的終極原因的結論。②任何運動都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一切運動形式的主體。設想離開物質的運動,是唯心主義的基本錯誤之一。客觀唯心主義所謂在物質世界產生之前就獨立存在的“絕對精神”、“理”、“太極”等的“運動”,主觀唯心主義所謂沒有物質基礎的“感覺”、“觀念”、“意志”等的“運動”,都是空洞荒唐的觀念。

  運動與物質不可分離的原理必然導出運動守恒的原理。運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並且互相轉化的,但是任何運動形式在轉化為別的運動形式的時候,運動的總量不變。運動守恒的原理不僅必須從數量上去把握,而且還必須從質量上去理解。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的固有性質和存在方式,是絕對的、無條件的,但是並不否認靜止的存在。靜止是物質在有規律的運動中所表現出的特殊形式或一定狀態,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靜止主要是指如下兩種情況:①一切事物雖然每時每刻都在運動,但是某一具體事物相對於某一特定坐標而言又可以是靜止的。②一切事物雖然每時每刻都在運動,但是對每一具體事物而言,並非在任何時候都發生質變。當事物還沒有發生質變時,這個事物還是它自己,在這個意義上它是靜止的。

  相對的靜止並不是單純消極保守的因素,而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恩格斯說:“物體相對靜止的可能性,暫時的平衡狀態的可能性,是物質分化的根本條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本質條件。”

  運動和靜止是對立的統一。沒有絕對的運動就無所謂相對的靜止。另一方面,沒有相對的靜止就不可能確定究竟什麼東西在運動以及它以什麼形式運動,因此也不可能有絕對的運動。

  辯證唯物主義在運動和靜止的關系問題上反對兩種極端的觀點: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觀點。這種觀點把相對的靜止誇大為絕對的東西,不是把靜止看成運動的特殊表現,而是把它看成與運動不相容的獨立狀態。另一種是相對主義的觀點。這種觀點完全否認任何意義上的靜止,因而也就必然否認宇宙間有任何確定的事物以及對事物有確定的認識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