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魔術師、電影事業傢。又名張官森。上海人,原籍廣東中山。自幼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索精神,14歲時與魔術結下不解之緣。1918年就讀於麥倫書院,後轉入吳淞商船學校攻習航海專業。1921~1926年先後在南和、江華等船任船長,同時已是一個業餘魔術師。1926年南和輪遇風失事,在海裏漂流8小時後被救。鑒於當時海運大權操縱在洋人手中,發展前途渺茫,便改行從事自幼鍾愛的魔術和電影,於20世紀20~50年代幾度興辦張慧沖魔術團,經過半個世紀的反復實踐,終於成為中中國海派魔術的代表,中國現代巨型魔術的開創者。張慧沖的魔術追求新奇時尚,講究舞臺藝術,代表著20世紀中葉中國魔術的新潮流。1930年與德國籍猶太人魔術傢聶哥拉對壘獲勝,由此聲名大震。同時,投身於電影事業,1922年首次參加拍攝故事片《刺目求學》任男主角鄭元和,1924年與人合作興辦聯合影片公司,1927年又獨資興辦慧沖影片公司,集編劇、導演、演員、制片於一身,並且創造瞭獨特的魔術、電影合演形式,以魔術、電影雙重明星身份活躍於藝壇,10年間攝制故事片21部。

  張慧沖不僅是一位充滿創作熱情的藝術傢,更是一位愛國者。1932年,奔赴抗日前線拍攝新聞短片《上海抗日血戰史》。1933年又赴熱河一帶拍攝紀錄片,承德失陷,全部攝影設備落入日軍之手,慧沖影片公司因此破產,他卻以魔術師的智慧保護影片資料,克服種種困難,使《熱河血淚史》得以上演。在經濟困難的條件下,1939年組織魔術團在國內外演出,足跡遍及各省,並先後三次遠走南洋諸國巡回演出,為抗日戰爭籌集資金。生平創作、改革、演出的魔術節目有100多個,主要有《水遁》、《分身術》、《絨線球》、《忽隱忽現》、《紅黃藍》、《水晶球讀心術》等。著有《魔術》2集,由天下出版社出版。創作影片代表作有《好兄弟》、《水上英雄》、《一身是膽》、《銀槍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