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傢。原籍廣東梅縣,生於廣西羅城。筆名望雲老報人等。20世紀30年代去廣州,開始接觸新文學。1938年開始陸續在茅盾主編的《文藝陣地》和司馬文森主編的《文藝生活》上發表作品。1941年出版散文集《拾荒集》。三四十年代描寫西南苗民生活的散文較有成就,文章常常採用小說的敘述方法,又註意在對於山川景色和苗民習俗的描寫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構成瞭獨特的境界。此期間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敵協會。1942年加入《大公報》,從事新聞工作,寫瞭一系列散文作品,並以采訪周恩來的《周恩來訪問記》蜚聲文壇。《訪問記》僅將訪談作為結構,實際是描寫周恩來的生平,較註意表現周恩來感情生活的一面,這是歷史上較早地對於周恩來的詳細報道。1947年被國民黨政府逮捕。解放戰爭後期到香港。廣州解放後,回廣州任香港《大公報》、《文匯報》和國際新聞社聯合辦事處負責人。1960年任教於暨南大學中文系,出版瞭《談紅樓夢》等著作,1978年復出新聞界,任香港《文匯報》副總編、代總編,至1989年秋。其間有《望雲海》、《觀海錄》、《聽濤集》、《文史品味錄》、《文林漫步》、《曾敏之散文選》等多種散文集面世。此外,還有知識散文、遊記多種,顯示出他作為報人、學者、詩詞傢的多重視野。現為香港作傢聯合會會長、中國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