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晚清湘軍重要將領。字沅圃,號叔純。湖南湘鄉人。卒於江甯(今南京)。曾國藩之九弟。貢生出身。

  鹹豐六年(1856)冬率所募湘軍3 000人援江西,圍攻太平軍佔領領的吉安,所部稱吉字營。1858年9月攻占吉安,升知府。次年6月,率5 000餘人助攻景德鎮獲勝,擢道員。1860年5月,率湘軍8 000人在水師配合下進圍安慶,挖長壕二道,內壕圍城,外壕拒援。次年4月,太平軍英王陳玉成率三萬人入集賢關,與城內太平軍相呼應,輪番猛攻湘軍壕壘,圖解安慶之圍。曾國荃命所部增築營壘,抬炮船入菱湖,水陸協同,極力抵禦。5月,湘軍將領鮑超自江南來援,攻破太平軍赤岡嶺4壘,城圍益固。8月,擊退太平軍四五萬人的猛攻。9月5日,攻占安慶,以按察使記名。

  同治元年(1862)暮春,率湘軍1.9萬人在水師配合下向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今南京)進軍,歷夏至秋大修壕壘包圍天京城。1862年10月,忠王李秀成率“十三王”十餘萬人往攻,曾國荃指揮感染疫病的湘軍堅守壕壘,力保糧道,苦戰45日,將太平軍擊退。1864年春,攻占天保城,進紮太平門、神策門外,合圍天京。7月,占地保城,居高臨下,晝夜轟城,掩護挖掘地道。19日,引爆地雷轟塌城墻,攻占天京,清廷以功賞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旋奏請開缺回籍。

  1866年,任湖北巡撫,率湘軍萬餘配合淮軍鎮壓東捻軍,連遭失敗。光緒元年(1875)後,歷任河道總督、山西巡撫,署兩廣總督。中法戰爭爆發後,奏陳軍民結合,加強虎門設防,實行海口防禦作戰。1884年2月,調任兩江總督,確定誘敵深入、伺隙而擊的防禦方針,加強長江下遊水陸設防。旋因南洋水師調艦援閩行動遲緩,被革職留任。任內擴建江南機器制造總局,仿制後膛槍炮,積極主張修建鐵路,以增強國防實力。死於任所。謚忠襄,有《曾忠襄公奏議》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