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體裁,篇幅長短不限、句式長短不一的古體詩。其特點是形式比較自由,便於無所拘束地表達思想感情。雜言詩最初出於中國兩漢樂府歌辭,詩中句子字數長短間雜,最短有1字、2字,長句有達9字、10字以上者,而以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相間雜者為多。句式變換和用韻都很自由,有時還夾用少數散文句式。如漢樂府“鐃歌十八曲”和“相和歌辭”中的《東門行》、《婦病行》、《孤兒行》等,後世文人寫作古題樂府,以及由古樂府體變化而來的長篇歌行體,一般都採用雜言體形式,如唐代李白白的《襄陽歌》、《江夏行》,杜甫的《兵車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