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所見最早的大型樂書。成書於北宋元符三年(1100)。陳暘撰。陳暘,北宋音樂理論傢,字晉之,福州人,曾任順昌軍節度推官、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太常少卿、禮部侍郎等職。《樂書》共有200卷,分門別類收錄瞭大量有關音樂文獻,被稱為中國第一部音樂百科全書。

  《樂書》分為“訓義”、“樂圖論”兩大部分。“訓義”有95卷,主要收錄瞭《周禮》、《儀禮》、《禮記》、《詩經》、《尚尚書》、《春秋》、《周易》、《孝經》、《論語》、《孟子》10部經典中的有關音樂文字,並逐條予以解釋。“樂圖論”有105卷,主要論述律呂理論、五聲、八音(樂器)、歌、舞、雜樂、五禮。

《樂書》(清光緒刻本)

  《樂書》篇章眾多,據清代方濬師刻本粗略估計,全書共有1 300多個條目。書中除收錄瞭《周禮》、《儀禮》、《禮記》等10部經典外,還在論述中引用瞭前人有關文獻數十種,涉及筆記小說、諸子著作、樂論、地理書籍等,其中如《律書樂圖》、《大周正樂》、《唐樂圖》等書早已佚失,是《樂書》保存瞭這些寶貴的音樂文獻。《樂書》中有關胡俗之樂的內容十分豐富,卷數多達49卷(其中胡部為12卷,俗部為37卷),記錄瞭眾多的民間歌曲、樂器、樂舞、百戲、歷代樂章等。在“俗部”八音類,記有樂器229種;“胡部”八音類,也記有樂器91種。胡、俗兩部歌曲部分則共有90個條目。俗部僅民間樂舞就收錄多達86種,百戲則有74種。除文字外,《樂書》還收錄瞭517幅插圖,涉及樂器、樂律、舞姿、舞器、舞位、樂器排列、五禮等。這些樂圖使我們得以形象地看到當時的樂器形制、舞隊規模及位置等。有些樂器的名稱(如奚琴、軋箏)盡管以前已有記載,但首次記述其歷史並附以圖形的卻是《樂書》。這是書中最可貴的部分之一。

  《樂書》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提倡尊雅、抑胡鄭,廢二變、四清,其音樂思想復古保守;②在音樂的分類上不夠嚴密,如在樂器部分,將“胡弄”納入胡部樂器,將“平清瑟”歸瑟類樂器;③《樂書》沒有記錄樂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