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築師。生於克裏夫蘭,卒於康涅狄格州新迦南。早年在哈佛大學攻古典哲學時,對建築發生濃厚興趣。1930年畢業後,同建築史傢H.R.希契科克遊歷歐洲。歸國後任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建築和設計部主任。1939年進哈佛大學建築研究生院,1943年獲得建築學位。1945年開設設計事務所。70年代同J.伯傑合作開設事務所。1978年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的金質獎章。

  約翰遜於1932年主辦展覽,首次向美國介紹歐洲現代主義建築。1947年,他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L.密斯·范·德·羅的第一次個人建築作品展覽,同年出版他寫的《密斯·范·德·羅》一書。1954年協助密斯·范·德·羅設計紐約西格拉姆大廈——現代派建築的代表作。但到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他則到處宣傳要沖破現代主義建築某些準則,強調建築形式要力求擺脫功能主義和理性主義。其主張引起瞭年輕學生和一部分建築師的共鳴,被奉為後現代主義派的精神領袖。

  1949年在新坎南為自己設計一幢“玻璃住宅”,使他聲譽鵲起。50年代後期的作品,逐步從密斯風格轉向新古典主義,有明顯的折衷主義建築色彩。同J.伯傑合作設計瞭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IDS中心(1973)和休斯敦的潘索爾大廈(1976)。他們設計的加利福尼亞州加登格羅夫的一座教堂,頂部和四周全是用鏡面玻璃被覆蓋起來的空間鋼骨架。光線透過結晶狀的結構骨架射入,影影綽綽,恍若在水中蕩漾。因此,這座建築又稱“水晶教堂”(見圖)。1978年,約翰遜和伯傑事務所設計瞭紐約曼哈頓區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大樓,高201米。

水晶教堂(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