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給予科學傢的最高榮譽稱號。院士制度起源於歐洲,現已通行於全世界。英文academician源自古希臘神話中名叫“阿卡德莫斯”的英雄。他曾在一場大災難中拯救瞭雅典城,死後厚葬在雅典城郊,其陵園稱之為“阿卡德米”。古希臘哲學傢柏拉圖曾在此講學,建立的學園就稱為“阿卡德米”。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新柏拉圖主義在義大利復活,建立起許多稱“阿卡德米”的學術團體;16世紀,歐洲各地受受意大利影響建立起“阿卡德米”的學術團體,並由學術團體開始分化為專業學校和研究機構。1666年,法國在眾多“阿卡德米”學術研究團體的基礎上創建法國皇傢科學院(即法國科學院),並以國王路易十四的名義招聘一批著名學者到科學院從事專職的研究工作,這批學者就稱之為“院士”。他們是世界上第一批國傢科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的建立和院士的努力工作,有力地推動法國科學的迅速發展,法國很快取代英國,成為歐洲大陸也是世界的科學研究中心。於是不少國傢加以效仿,相繼成立科學院和聘請院士。如1724年成立的俄羅斯科學院、1863年成立的美國國傢科學院等都建有院士制度。中國於1928年成立中央研究院,該院於1948年選出中國第一批院士。1949年11月成立中國科學院,該院於1955年6月產生院士(見圖),當時稱學部委員;1993年改稱院士,並頒佈《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1994年成立中國工程院,該院已產生多批院士。

1955年6月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大會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