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敘事文學、抒情文學、戲劇文學等傳統文學類型之後,隨影視藝術的出現而產生的新的文學樣式。最常見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影視劇本,其他形式還有電視散文、電視小說、電視詩等。進行影視文學創作的人通常稱為編劇。

  形成和發展 電影文學時期 由於電影先於電視產生,因此電影文學的歷史長於電視文學。

  在電影藝術術發展的早期,既沒有完整的電影劇本,也沒有專門的電影編劇,電影導演按照自己的創作意圖攝制劇情十分簡單的默片。後來,電影吸收文學、戲劇的表現手法,作傢、劇作傢紛紛加入到電影創作中來,成為電影劇作傢,從而出現瞭電影編劇與導演的分工。不過,初始時編劇的“作品”並沒有什麼文學性。編劇隻為影片制作提供一個創作意念、故事梗概或拍攝大綱,然後由導演在實拍中不斷豐富、加工和具體化。不久,出現瞭比較詳盡的電影腳本。可是腳本仍然不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在腳本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電影劇本,才成為具有藝術價值的完整的作品,並成為一種新的文學樣式。電影劇本的出現和繁榮,是電影藝術走向成熟的需要,也是電影藝術繁榮進步的必然結果。不是文學從外部把電影劇本強加於電影藝術,而是電影藝術自身的敘事傳統促使這種新文學樣式產生。從此,電影和文學相輔相成,它們互相滲透,互相推動,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電影文學是一個具有地域色彩的學術概念。首先提出“電影文學”這一術語的是蘇聯電影理論界。該術語對中國電影界產生過重大影響,但其作為一個正式的藝術學術語,在蘇聯的著述中並不多見。其他國傢電影理論界也基本上不提“電影文學”,各國的大百科全書或電影百科辭典中,也不列“電影文學”條目。鄭正秋是中國第一個寫電影腳本的人。他1913年為《難夫難妻》寫瞭腳本,並與張石川一起執導該片。洪深是第一個主張並寫出瞭電影劇本的人。他1922年創作瞭歷史題材的劇本《申屠氏》。20世紀30~40年代中國電影的繁榮離不開編劇們的貢獻。如夏衍的《狂流》、孫瑜的《野玫瑰》、田漢的《母性之光》、陽翰笙的《萬傢燈火》等。1949年以後,建立瞭領導和組織電影劇本創作的專門機構:北京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和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以後,各故事片廠都設立瞭由專業電影編劇和編輯組成的電影文學部門,組織專業電影編劇、作傢以及業餘作者為制片廠創作劇本。電影文學在電影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重視。與此同時,電影劇本作為一種文學樣式推向社會。在專業性的電影刊物和一般文學刊物上發表的或印成單行本的作品越來越多,並為讀者們所喜愛。基於電影劇本具有自己的文學價值和獨特的美學價值、在中國已經成為深受歡迎的文學讀物和得到公認的文學樣式這一事實,電影劇本被電影文學這個更加明確、完整的概念逐步取代。

  影視文學時期 中國電視界借鑒“電影文學”一詞創造瞭“電視文學”,並進而整合出“影視文學”概念,但這兩個新名詞並沒有在理論和實踐中派上多大用場。在電視界,人們提得更多的是電視劇劇本、電視散文和電視小說。這種趨勢是理論研究走向深入、細致和走向實踐的結果,反映瞭事物進步的必然要求。同時,這兩個概念被懸置,也與它們本身缺乏針對性和影視研究的日益本體化有關。

  與相近概念的關系 影視文學與文學影視文學是文學的下屬概念。二者都以語言為材料,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自由地描寫。影視文學與其他文學形式的不同有三:①表現形式和接受方式不同。文學隻訴諸文字,而影視文學的最終形態是由文字轉化而來的二維平面圖畫。②概括生活的方式不同。文學在表現社會生活時具有較強的鋪展性,影視文學則需要相對的集中性。③文字表現風格不同。文學多用說明性、敘述性的文字,影視文學要求完全視覺化的文字,體現未來作品的視聽風貌。

  影視文學與影視作品 影視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影視作品是聲畫藝術。影視文學通過文字語言的敘述、描寫、抒情以及適當的議論,通過讀者的聯想和想象,才能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具體、形象的現實生活畫面,帶有接受上的間接性。影視作品利用聲音與畫面將其要表達的生活場景直接訴之於觀眾的視聽感覺器官,帶有直觀性。影視文學雖然已經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但仍然保持著兩重性,即作為從現實到二維銀幕/熒屏這一創作過程中起作用的中介環節,它兼備文學與影視的雙重特征。而媒介、創作與接受的特定性,決定影視不是文學,它是一種獨立的藝術樣式。

  影視作品的文學性 指從文學中吸取的、構成影視藝術的文學元素,如文學的深厚思想內容、典型形象的塑造、文學表現手段和節奏、氣氛、風格、樣式等。影視作品具有文學性,正如影視中包含戲劇、音樂和繪畫元素因而具有戲劇性、音樂性和繪畫性,而沒有成為戲劇、音樂和繪畫一樣,並不說明影視就成為文學。影視藝術的文學性是衡量影視作品質量優劣的標準之一。文學性的具體表現是作品的抒情性和詩意。

  影視文學的特性 影視文學是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征。

  可視性 影視藝術主要通過視覺、聽覺形象表現生活,要求劇本的語言文字能夠體現出二維的可視畫面,預示能指與所指的統一。

  跳躍性 影視文學劇本是給未來作品畫面提供文字基礎的,需要遵循鏡頭分切組合的藝術規律,這決定瞭它的文字表現具有鮮明的跳躍性。它不必像一般文學作品那樣,情節緊湊、連貫,詳盡地描寫情節發展的全部細節和所有過程。

  簡明性 影視文學劇本的目的是給導演的藝術處理、攝影/像師的實際拍攝、演員的具體表演以文字提示,因此沒有必要作詳盡的敘述、描寫和說明,隻須扼要、簡捷、鮮明,突出畫面,為影視藝術作品提供可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