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學工程學傢、教育傢。生於廣州。1943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化工系,1945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碩士。1947年獲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後留任助理教授。1950年回國,歷任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化工系教授,天津大學教授、教研室主任、化學工程研究所所長,以及精餾技術國傢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等職。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他是中國蒸餾學科的開拓者之一。20世紀60年代,將精密精餾的研究成果用於重水生產,並提出比較完整的精密精餾動態理論。80年代以後,在大型蒸餾塔方面發展瞭氣液兩相的計算流體力學與計算傳質學和提出三維非平衡、非理想流動的模型,開拓瞭過程與設備合一的模擬與放大新途徑,並成功地改造與設計瞭大量大型工業蒸餾塔,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還提出分批蒸餾的多種新過程,並在氣液界面傳質理論與近界面測量等方面取得成果。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並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主編《化工機械工程手冊》(2003)、《化學工程辭典》(1992、2003)、《化學工程手冊》(1996)等,發表論文2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