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說傢。生於東京,卒於東京。就讀於外語學校,習漢語。受É.左拉影響,創作《地獄之花》(1902)。1903年赴美,1907年去法國。回國後出版《美國故事》(1908)和《法國故事》(1909),均獲好評。後發表《狐貍》、《深川之歌》(1909)、《隅田川》(1909)、《冷笑》(1910)等,獨樹一幟地開創瞭日本唯美派文學。曾任教於慶應大學,主編《三田文學》。“大逆事件”後,因不能像左拉那樣為德雷福斯案件挺身而出,“難以忍受良良心上的痛苦”,轉而逃避現實,追懷過去,享樂人生。《掰腕子》(1917)、《梅雨前後》(1931)、《濹東綺譚》(1937)等小說以描寫妓館生活為主,充滿濃厚的江戶情趣。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作品遭查禁。《斷腸亭日記》(1917~1959)中流露出對戰爭的不滿和嘲諷,認為“此次中日之戰始於日軍暗殺張作霖和對滿洲的侵略”(1941年6月15日)。戰後發表《浮沉》(1946)、《舞女》(1946)、《勛章》(1946)以及隨筆《葛飾土產》(1950)等,出有全集29卷。1952年獲政府文化勛章,1954年當選為藝術院會員。主要作品已有中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