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電聲技術人為地產生一個與原已存在的、有待控制的聲場(一般稱初級聲場)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次級聲場,並使兩個聲場產生相消作用的方法和技術。又稱反聲技術。相對於吸聲、隔聲、減振等傳統的雜訊控制技術,有源消聲具有低頻效果好,體積和重量小,基本不影響原有聲場中的其他物理性質(如溫度、流速、壓力等)的優點。

  產生次級聲場的系統稱為有源消聲聲系統,一般由信號拾取傳感器、控制器和次級聲源構成。傳感器通常為傳聲器,有時也使用加速度計等其他類型的傳感器拾取與聲場相關的信號。控制器主要由數字電路實現,常使用各種自適應算法實現自適應控制。次級聲源可是直接產生聲場的揚聲器,也可是激勵結構產生振動聲輻射的激振器等驅動器。

  有源消聲的有效頻率范圍通常在幾十赫至幾千赫,上限一般由控制器的計算速度及系統延時決定,下限由次級聲源的低頻響應決定。較成功的應用包括管道有源消聲器和電子抗噪聲耳罩等,降噪指數可達10~20分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