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理論稱運行於脈中的氣。因富於營養,故又稱“榮氣”。營與血關係極為密切,營氣不但是血液的組成部分,而且在血液化生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故常以“營血”並稱。營氣與衛氣相對而言,屬於陰,故又稱“營陰”。營氣生於水穀,源於脾胃,出於中焦,行於脈中,性質輕柔,富於營養,具有化生血液和營養全身的作用。營氣不足或營氣運行障礙都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關於對營營氣的生成、運行及功能的認識,《素問·痹論》說:“營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營氣主要來自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由水谷精氣中的精微部分所化生。營氣分佈在血脈中,成為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循脈上下,營運於全身而發揮營養作用,因此各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都依賴於營氣的供給。血主要由營氣和津液所組成。營氣和津液由脾上輸於肺,再由肺入心脈化赤為血,故《靈樞·邪客》認為:“營氣者,泌其津液,註之於脈,化以為血”。

  營氣的運行,出於中焦,註手太陰肺經,循十四經之道,營運於周身上下、內外各個部分,於平旦會於手太陰肺經,晝夜不息,周而復始。

  臨床上由於營氣不足,可導致營血虛滯,證見驚惕頭暈、目眩耳鳴、唇爪無華、婦女月經量少或經閉不行、臍腹作痛、舌質淡、脈弦細或細澀,治宜養血和營;若營氣運行阻礙、癰腫外發,可用活血解毒散結的藥物治療。營衛不和所致病證見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