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安第斯地區古印加國居民的總稱。又譯印卡人。原系安第斯中部高原的一個部落。11世紀起征服瞭今秘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阿根廷西北部和智利北部的近1 000萬各族印第安人,“印加”成為統治階層的名稱。其強迫同化的政策促使被征服的鄰族統一為印加–克丘亞族。屬蒙古人種美洲支。使用克丘亞語,屬安第斯語系克丘亞語族。信奉多神,以天神(太陽、風暴、雷雨等)為主,重重視禮儀。

  相傳印加人的祖先於13世紀中葉從秘魯高地進入烏阿塔納伊河谷,15世紀初印加成為安第斯山區的重要權力中心。1438年驅走昌卡人後,建立瞭強大的奴隸制塔萬廷蘇尤帝國。隨後,由於內部紛爭,被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在美洲印第安人的歷史上,印加人創建瞭最嚴密的帝國結構。西班牙人入侵時,世襲的貴族統治已經形成。貴族由庫斯科王室氏族成員,即“血統印加人”和其他部落中因反對外敵有功而受封的“特權印加人” 所組成。除國王、貴族外,還有僧侶、平民和奴隸幾個等級。處於社會底層的,必須提供農產品,服勞役和兵役。印加人特有的基層社會經濟組織“艾柳”,由同一血統和圖騰的人所組成。兩個以上的“艾柳”組成村落。一般社會組織是部落聯盟,由代表部落的議事會治理。帝國分為四大地區,中心在庫斯科。各區由一名官吏治理。

  印加人以農業為主,主要作物有馬鈴薯、棉花和玉米,馴養駱馬、羊駝等。創建瞭復雜的人工灌溉系統和梯田,擅長銅、錫、銀等礦的開采和加工,繼承並發展瞭已有的金屬加工技術。制陶和紡織達到高度發展水平。其古老文化傳統擴展到高地和沿海地區,印加文化與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奇佈查文化一起,被譽為美洲四大印第安文化,對南美文化產生深遠影響。古代建築業聞名於世,寺廟、宮殿、天文臺、石堡的殘跡,至今仍為世界奇觀。據考證,古代印加人已有一些近似符號的萌芽文字,並創造瞭一套使用結繩記事和傳達信息的辦法,稱為“基普”(quipo)或結繩語。設有供貴族子弟學習的學校。帝國滅亡後,印加人的後裔大部分已分別形成克丘亞人和艾馬拉人,現散居安第斯山各國,成為該國居民的組成部分。秘魯現以“印加人”為名的部落約有2 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