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北地方的重要商品糧基地。又稱寧夏平原。位於賀蘭山與鄂爾多斯高原之間。地質構造上為斷陷盆地,經黃河及平原湖沼長期淤積而成。自青銅峽至石嘴山之間,包括山前洪積平原,東西寬10~50千米,南北長165千米,面積7 000餘平方千米。海拔1 100~1 200米,自南向北緩緩傾斜,地面坡降0.6‰~1‰不等。由於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引水方便,利於自流灌溉。

  地處溫帶乾旱地區,日照充足,年均日照3  000小時左右,無霜期約160天。熱量資源較豐富,10℃以上活動積溫約3 300℃。氣溫日較差大,平均13℃,有利於作物的生長發育和營養物質積累。雖幹旱少雨(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但黃河年均過境水量300餘億立方米,便於引灌;光、熱、水、土等農業自然資源配合較好,為發展農林牧業提供瞭極有利條件。2 000多年前,中原大批移民與當地少數民族一起利用黃河水開渠灌田,經營農牧,成為中國大西北開發最早的灌區,素有“塞上江南”之譽。有著名的唐徠渠、漢延渠、惠農渠、秦渠、漢渠等古渠。20世紀50年代以後又新辟西幹渠、東幹渠等9條及2 000餘條支鬥渠。位於河西灌區的唐徠渠,興建於漢武帝太初三年(前102),經唐代大規模擴建,20世紀50年代後又加修整,渠水流經青銅峽、永寧、銀川、賀蘭、平羅5縣市,長154千米,引水能力160米3/秒,支鬥渠800餘條,可灌農田5.3萬餘公頃,是寧夏最大的引黃自流幹渠。

  20世紀50年代末建成的青銅峽水利樞紐使銀川平原灌溉面積擴大為20餘萬公頃,比1949年增加近2倍。其中銀南灌排條件較好,作物以稻麥為主,是寧夏的高產穩產地區;銀北主要作物有小麥、雜糧、甜菜、大豆等,因地面坡降小,地下水位高,土質黏重,排水不暢,土壤鹽漬化較嚴重。但土地廣闊,發展生產的潛力很大。銀川附近湖沼棋佈,為寧夏重要的水產基地。賀蘭山山前洪積平原草場遼闊,是寧夏灘羊產區;隨灌溉面積擴大,林木、瓜果、枸杞和畜牧業發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