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類雌性動物輸卵管的末端部分。板鰓類和兩棲類的輸卵管與原始羊膜動物顯著不同的是有袋類和有胎盤類的情況,它們是胎生且已不形成卵殼;子宮成為胚胎發育之處;兩輸卵管的末端常癒合為一,並發育成接受陰莖的陰道。

  胎生的哺乳類,有一個尿殖竇代表它。此竇有時很淺,而許多哺乳類則較深,其形狀像是陰道的延續部。子宮雖可保持為兩個,但後面的兩輸卵管末端在有胎盤類無例外地癒合成為一個陰道,原來有輸卵管通入的共泄腔已已不存在於胎生的哺乳類。

  有袋類生殖器的結構,在許多方面似居於原始爬行類和有胎盤類之間的過渡形式,但陰道是一種特殊類型。有兩個管狀的陰道,其近端和末端愈合為一個,兩管之間的陰道竇有時伸出一個腔稱為第三陰道,它由子宮通到外面。

  圓口類的雄體和雌體一樣,無生殖管。成熟的精子壺腹在睪丸的體腔一側破裂後,精子也和卵一樣進入體腔,經腹孔而排出體外。

  人類女性的陰道是由黏膜、肌層和外膜構成的前後扁平肌性管道,連接子宮和外生殖器,是女性交接器官,也是導入精液,排出月經和娩出胎兒的通路。陰道下端開口於陰道前庭,稱陰道口。陰道的上端較寬闊,包繞子宮頸陰道部,在子宮頸周圍形成環狀的陰道穹。陰道穹可分為前穹、後穹和左、右側穹。其中後穹最深,後穹與直腸子宮陷凹僅隔以陰道後壁和腹膜,當該陷凹有積液時,可經陰道後穹進行穿刺或引流,以協助診斷或治療。陰道位於膀胱、尿道和直腸之間,是一前後略扁的肌性管道,伸縮性很大,位於小骨盆出口的中央,是內外生殖器(子宮與外陰)直接的一條前後略扁的肌性管道。平時前後壁相貼,呈裂隙狀,上通子宮頸管,向下開口於陰道前庭。上端較寬與子宮頸陰道部分相連,包圍子宮頸,並形成一環形溝,即穹隆,其中因後穹隆最深,故陰道後壁(10~12厘米)較前壁(7~9厘米)為長。前壁與膀胱、尿道為鄰,後壁上部與直腸子宮深陷為鄰,中部依貼直腸,下部與肛門相隔,中間為結締組織的會陰部。

  陰道後穹隆頂端即子宮直腸陷凹,是腹腔的最低位置,後穹隆部是性交後精液積聚的主要部位,稱為陰道池,有利於精子進入子宮腔。

  陰道口位於小陰唇之間的菱形間隙——陰道前庭的後部,其形狀、大小的個體差異較大。陰道口若狹窄常造成性交困難。在處女的陰道口還有一個環狀黏膜皺襞稱為處女膜,這一薄膜樣組織中含有結締組織、血管和神經末梢,可以起著部分封閉陰道的作用。處女膜內緣銳利完整,未婚婦女的處女膜呈淺紅色。處女膜通常不會完全封死,中間有一個小孔,以便青春期到來之後經血從中流出。孔的形狀、大小和膜的厚薄因人而異。未婚者處女膜孔一般為半月形或橢圓形,也可為篩形、放射形、魚口形或其他形狀。其大小也不相同,有的小至不能通過一根手指,也有的大至可容兩指。處女膜一般厚約2毫米,多在初次性交時破裂,但也有不少例外,如有的處女膜過於窄薄,可在運動、震動、放置月經栓時破裂。

  陰道壁由三層組織構成,由內向外為:①黏膜層。由上皮和固有膜構成。陰道黏膜形成環形的皺襞,色淡紅。上皮為復層鱗狀上皮,無腺體。在成年婦女,陰道的上皮又分為三層細胞:基底層、中層、表層。②肌層。由內環、外縱的平滑肌構成,彈性纖維較多,固有膜內含有很多血管、淋巴管及淋巴組織。③纖維膜層。由結締組織構成,含有血管和神經。

  陰道黏膜受性激素的影響,有周期性變化。陰道黏膜色淡紅,沒有腺體,正常情況下,陰道內流出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的陰道液,即白帶。它是由子宮頸腺體、子宮內膜腺體的分泌物以及陰道黏膜滲出物和陰道壁脫落的上皮細胞等混合而成的,白帶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陰道內的潤滑,它對男女雙方性交快感和精子進入子宮腔,促進女子受孕有重要意義。陰道壁在性興奮時可能因周圍靜脈叢的擴張而出現滲出液以潤滑陰道,有利於陰莖的插入和抽動。不過陰道壁的彈性、皺襞、滲液受內分泌、特別是雌激素的調控,幼女、絕經後的婦女陰道上皮薄,皺襞少,彈力差,自潔潤濕作用弱,容易受創傷和引起感染。

  陰道本身有自凈作用,這是因為陰道上皮細胞內含有豐富糖原,這種糖原由寄生在陰道內的陰道桿菌的分解而生成乳酸。乳酸使陰道內成酸性環境,它可防止許多致病菌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