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血液環流身體各部的管道。可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組織結構 血管壁結構一般可分為3層:①內膜。一般又可分為3層:內皮、內皮下層和內彈性膜。內皮屬單層扁平上皮,其遊離面光滑,直接與管腔內的血液接觸,可減少血液流動時的阻力。內皮外側為內皮下層,由結締組織構成。內皮下層外側有內彈性膜,由彈性蛋白構成,呈均質膜狀,當內皮細胞損傷脫落時,內皮下層有參與與修補的作用。②中膜。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構成。③外膜。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在較大的血管,外膜含營養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等。有的血管外膜與中膜交界處內可分出一層外彈性膜。

  動脈 由心室發出的血管,在行程中不斷分支,愈分愈細,最後移行為毛細血管。動脈壁因承受較大的壓力,管壁較厚,平滑肌比較發達,彈力纖維也較多,管腔段面呈圓形,具有舒縮性和一定的彈性,可隨心臟的舒縮、血壓的高低而有明顯的搏動。動脈壁的結構特點與其機能密切相關。大動脈壁彈力纖維很多,有較大的彈性,心室射血時管壁擴張,心室舒張時管壁回縮,促使血液繼續向前流動。中、小動脈,特別是小動脈平滑肌層比較發達,可在神經體液調節下收縮或舒張,改變管腔的大小,影響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阻力,借以維持和調節血壓。

  靜脈 引導血液流回心房的血管。小靜脈起於毛細血管,在回心過程中逐漸會合成中靜脈、大靜脈,最後連入心房。靜脈壁因承受壓力較小,管壁薄,平滑肌和彈力纖維均較少。缺乏收縮性和彈性,管腔斷面較扁。靜脈壁承受外加壓力的能力比相應的動脈小些,因而同樣的外加壓力並不影響動脈血流,但可使靜脈回流受阻。靜脈的管徑較相應的動脈略大,全身靜脈的總容量約超過動脈總容量的一倍以上。

  毛細血管 極細微的血管,管徑平均6~9微米,連於動、靜脈之間,互相連接呈網狀。毛細血管的數量很大,除軟骨、角膜、晶狀體、毛發、被覆上皮及牙釉質外,遍佈於全身各處。一般在代謝最旺盛的器官,毛細血管網最為稠密。如肝、腎及大部分腺體等。在代謝較低的器官中毛細血管較稀疏。毛細血管壁非常薄,主要為一層內皮細胞,有一定的通透性,加之血液在毛細血管內流動緩慢,有利於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當組織處於靜息狀態時,許多毛細血管關閉,但當組織機能活躍時,毛細血管大量開放,以增加局部血液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