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政治傢,內閣總理大臣(1885~1888,1892~1896,1898,1900~1901)。生於長州藩(今山口縣)熊毛郡農民傢庭,卒於中國哈爾濱。早年入吉田松陰創辦的松下村塾學習,接受“尊王攘夷”思想。1858年去長崎,入幕府炮術傳習所學習軍事。1859年回長州,結識木戶孝允。1862年在京都結交久阪玄瑞等志士,參加倒幕運動。1863年與井上馨等人秘密赴英國留學,翌年回國。此時成為“開國”論者,積極為倒幕維新奔走。明治新政府成立後,歷任外國事務交交涉員、外國事務局判事、兵庫縣知事、會計官權判事、大藏少輔兼民部少輔、工部大輔等職。1871年任巖倉使節團副使出訪歐美。1873年回國後任參議兼工部卿,支持大久保利通推行“殖產興業”等資產階級改革。1878年繼大久保利通之後任參議兼內務卿,掌握明治政府權力中樞。對當時方興未艾的自由民權運動,他實行鎮壓;同時建議政府先發制人,制定憲法。1882年赴歐洲考察各國憲政,翌年回國。1885年12月,明治天皇根據他的建議廢除太政官制,實行內閣制,他出任首屆內閣總理大臣兼宮內大臣。1886年6月起,主持起草和領導審議旨在確立日本近代天皇制的《明治憲法》及有關法案。1888年4月辭去總理大臣職務,改任樞密院議長。1890年開設國會的同時,就任貴族院議長。1892年8月至1896年8月,再次任總理大臣。1894年7月16日主持簽訂新的《日英通商航海條約》,廢除瞭治外法權。與此同時,制定並推行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政策。同年7月發動中日甲午戰爭,侵占朝鮮及中國大連、旅順、威海衛等地。1895年4月17日,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索取大量賠款,割取中國領土臺灣等地,並將朝鮮置於日本統治之下。1898年1~6月,1900年10月至1901年5月,又兩次組閣。1900年創立立憲政友會,任總裁。日俄戰爭後,迫使朝鮮成為日本保護國,在漢城(今首爾)設立統監府。1906年他到朝鮮任首屆統監,同年晉升公爵。1909年6月辭去統監職務,改任樞密院議長。任統監期間,對朝鮮人民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為朝鮮人民深惡痛絕。1909年10月26日,他到中國與俄國談判,在哈爾濱車站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擊斃。

  

推薦書目

 久米正雄. 伊藤博文傳. 梁修慈, 譯. 上海: 商務印書館,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