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早期鐵器時代文化。又譯埃特魯斯坎文化。因其所有者伊特魯裏亞人而得名。分佈中心約在義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納省,後逐漸擴及義大利中部和北部。年代約在西元前8~前5世紀,晚於微蘭諾微文化。考古發掘研究始於19世紀。

圖1 陶杯(約前300)

圖2 墓室內景

  關於伊特魯裡亞人的來源,在古代即有東來、北來、本土諸說,目前亦無定論,但以東來(小亞細亞或東部地中海)和本土二說較為有力。伊特魯裡亞人到來之時,當地正處於微蘭諾微文化階段,經過較長時期的混居同化後,逐漸形成伊特魯裡亞文化。前6~前5世紀,伊特魯裡亞國傢達於鼎盛,在各地建立瞭城邦。前4世紀,各城邦先後被羅馬征服。伊特魯裡亞人善於開發水利,建有灌溉系統,農業較發達,工商業也很興盛,與希臘、迦太基以及北方的凱爾特人皆有頻繁的貿易。他們精於冶金工藝,金銀首飾、銅鏡、金銀細工制品大量外銷,遠及凱爾特人地區。

  伊特魯裡亞城鎮多是在微蘭諾微文化村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城市遺址主要有塔爾奎尼亞、武爾奇、丘西等,多離海較近。城址位於山上,土木建築較發達。墓葬多在城郊。隨著伊特魯裡亞人建立國傢,土葬日益流行,並由長溝形墓發展為石室墓,隨葬品也日趨豪華。到前6世紀和前5世紀後,更出現大規模的塚墓,巨塚圓周直徑可達數十米,內部結構復雜,有墓道、側室、主廳之分,並裝飾浮雕、壁畫,稱為“畫墓”。其中尤以卡西裡、塔爾奎尼亞等城的巨塚畫墓為著。

  伊特魯裡亞人采用希臘字母書寫本族語言,現已發現書寫於器物、墓壁上的簡短銘文約數千款。其壁畫受希臘影響,善於描繪日常宴樂和葬儀等,神廟建築亦與希臘相近,但以木構為主,外壁飾以彩色鮮麗的陶板。他們還精於制作陶塑人像和有塑像的陶棺。伊特魯裡亞文化對羅馬和歐洲其他古代文化都有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