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某些生理缺陷或疾病的影響而不能說話。啞常和聾聯繫在一起,稱為聾啞。聾者之所以不能說話,是因為不能接受外界的語言信號,發展為啞。聽力正常或稍低,能接受語言聲音信號但不能說話,稱為單純性啞。這是因為患兒的語言中樞或傳導徑路有病變。

  防啞的根本在於防聾,治啞必須先治聾。聽力未恢復者則需進行聽覺-語言訓練。即聽力損失小於80分貝時,借電器裝置,提高患兒對語言的辨別及理解能力,,並結合讀唇進行交談,以提高其社會交流能力。可視音調裝置能把語音和語句音調變化以曲線顯示,聾者按曲線所表現的音調變化進行摹仿;利用小型計算機說話訓練系統可以從聲波中提出元音的聲道形狀加以顯示,以利摹仿。見耳聾。

  聾啞兒童的教育是一個社會問題。中國各地均設有聾啞學校,在學校中常用多感覺法進行教學,即充分利用其殘存聽力,結合學習手語、手勢、漢語拼音及文字等進行訓練。先教手語。然後結合課本,使其掌握漢字。在教學中常用兩種方法:①單手語法。用單手按漢字拼音法進行拼字。②雙手語法。用一手表示漢字拼音的韻母,另一手則表示聲母,兩手同時發出拼音符號,構成漢字拼音。此法可加快拼音的速度。另一種用手來進行思想交流的方法是手勢。手勢是約定俗成,相互都能理解。必要時用手語法進行拼音。見聾啞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