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中期活動於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傢總稱。又稱揚州畫派。

  “揚州八怪”之說由來已久。但八人的名字,其說不一。據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的“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書列名“八怪”的,尚有高鳳翰、邊壽民、閔貞等,說法並不統一,今人取“八”之數,多從李玉棻說。也有人對此不稱“揚州八怪”而稱為揚州畫派,則可將諸傢全部囊括。這一派畫傢多數出身於中中下層知識階層,有的是被罷官去職的州縣官吏,如鄭燮、李方膺、李鱓、高鳳翰;有的是功名不稱心如意的文士,如金農;其餘則是傢境貧寒,以畫謀生的職業畫師,如閔貞。他們或生長於本地,或為外省州縣來此僑寓,各有一段坎坷經歷,先後聚集於揚州,在揚州繁華的書畫市場上出售自己的作品。

圖1 羅聘作品《竹石蘭花圖》(1789,天津博物院藏)

圖2 李方膺作品《遊魚圖》(故宮博物院藏)

  揚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他們生活在社會的中層,對官場的腐敗,富商的巧取豪奪均有所瞭解。對遭受苦難的人民,常寄予深切同情,結合自身的遭際,產生瞭對社會的強烈不滿。他們出仕則期望能有所建樹,使百姓安居樂業;歸隱則潔身自好,以清高自我標榜。他們當中鄭燮可為代表,留下瞭較多的言論,可謂“八怪”中的思想傢。李鱓表現的矛盾痛苦最激烈,成為受攻擊的主要對象。揚州八怪在藝術觀上,最突出之點是重視個性表現,提倡風格獨創,主張“自立門戶”。針對當時揚州商品交易和商人唯利是圖的現狀,公然宣佈自己的作品是為瞭賣錢謀取生活,撕破瞭過去文人畫傢把繪畫創作視為“雅事”的面紗。在作品的題材上,一方面繼承瞭文人畫的傳統,以梅、蘭、竹、菊、松、石等為主要描繪對象,除瞭表現出一般的清高、孤傲、絕俗等思想外,還運用象征、比擬、隱喻等手法,並通過題寫詩文、署款,賦予作品以深刻的社會內容和獨特的思想表現形式。如鄭燮以竹聲比擬民間疾苦聲。李方膺《風竹圖》用不畏狂風的勁竹象征倔強不屈的人品。朱耷所書“八大山人”,聯綴似“哭之”或“笑之”的字樣。另一方面,他們將視野擴大到對現實生活的觀察,直接或間接地表現出社會的不平或勸人行善,如黃慎畫過《群乞圖》,羅聘畫過《賣牛歌圖》。在形式風格上,主要繼承陳淳、徐渭、朱耷、石濤等人的水墨寫意畫技巧,石濤晚年居住揚州,其創作思想與水墨技法,對“揚州八怪”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此外,高其佩的畫風對鄭燮和李鱓也有較大影響。在繼承這一傳統的同時,他們進一步發揮水墨特長,以高度簡括的手法塑造物象,不拘於枝枝葉葉的形似。在筆墨上,縱橫馳騁,不受成法約束,鋒芒顯露,直抒胸臆。當時社會上流行惲壽平的花鳥畫風,含蓄典雅,被評論傢們認為是“寫生正派”,而對揚州八怪的藝術則看成是“偏師”,並加以猛烈的批評,目之為“怪”。盡管揚州八怪的藝術當時隻流行於揚州及其相鄰近地區,但是它在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水墨寫意畫上,產生瞭深遠影響。

圖3 黃慎作品《愛梅圖》(廣州美術館藏)

  

推薦書目

 楊新. 揚州八怪.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