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代、宋初僧人。字沖元,俗姓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自幼信佛,戒殺放生。早年曾任職庫吏,30歲時,隨龍冊寺翠巖禪師出傢。時法眼宗文益的弟子德韶正在天臺弘化,延壽慕其聲名,即投入門下並成為傳法弟子。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吳越國忠懿王錢俶請延壽到杭州主持重修靈隱寺,使靈隱寺得以重興。次年,移住永明寺,授徒弘法,從學者2 000人,並在永明寺演法堂完成其著名著作《宗鏡錄》。共共100卷,約80萬字,分為3章,將大乘佛經、祖師語錄、聖賢集等編纂在一起,融合禪教。因寫作宗旨為“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故名《宗鏡錄》。據說高麗國王看完《宗鏡錄》後,十分欣賞,派遣國僧36人前來學習,自此法眼一宗盛行國外。除《宗鏡錄》外,延壽的著作尚有《萬善同歸集》3卷、《唯心訣》1卷、《神棲安養賦》1卷、《定慧相資歌》1卷、《警世》1卷。延壽針對禪宗出現的種種弊端,提出用“教”來糾“宗”之偏,主張“禪教一致”、禪凈合一,禪凈雙修,這一思想對後世產生瞭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