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造成的能起遮罩作用的煙霧。煙幕由懸浮在大氣中的大量固體或液體微粒構成,對光線有散射、吸收作用,能降低目標與背景之間的對比度,從而削弱人或器材對目標的觀察和識別能力。現代軍用煙幕,是由化學物質憑藉適當的器材和方法分散在大氣中所形成的能有效衰減可見光、紅外光、鐳射、微波等電磁輻射能量的氣溶膠體系。它通常被用來遮蔽重要軍事目標,掩護部隊的作戰部署和行動,示假隱真,欺騙迷惑敵人。

施放煙幕

  簡史 使用制式發煙裝備施放煙幕,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英法聯軍在阿圖瓦戰役中首次使用煙幕掩護步兵突破德軍陣地。大戰後期,煙幕不僅在陸戰中普遍使用,而且在海戰中得到應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煙幕的使用有瞭較大發展,美國、英國、蘇聯等國軍隊都曾廣泛使用煙幕。蘇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柏林戰役中,為掩護部隊強渡尼斯河,沿河施放煙幕的正面寬度達390千米,且持續瞭1個多小時,開創瞭大規模使用煙幕掩護部隊行動的先例。20世紀50年代,新的武器裝備不斷出現,對煙幕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問題曾一度出現爭議。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以色列等交戰國都成功地使用瞭煙幕,重新引起瞭許多國傢對它的重視。

  分類與應用 煙幕按用途分為遮蔽煙幕、迷盲煙幕、幹擾煙幕和欺騙煙幕。遮蔽煙幕通常施放在敵對雙方之間或己方配置地域內,以遮蔽己方的目標和行動。迷盲煙幕通常施放在敵方陣地上,以妨礙其觀察、聯絡和射擊。幹擾煙幕用以幹擾敵方紅外、激光、微波等武器系統的使用效能。欺騙煙幕又稱偽裝煙幕,通常在假目標區或在輔助、佯動方向施放,用以迷惑敵人,達成己方的戰役、戰術企圖。此外,煙幕還可用於通信聯絡、識別和指示目標。煙幕按施放位置分為正面煙幕、側方煙幕和後方煙幕,按施放方式分為固定施放煙幕和移動施放煙幕。

  煙幕的使用效果,主要取決於發煙裝備的種類、性能、使用的數量、氣象條件和發煙的持續時間。發煙裝備的種類和性能決定著煙幕的性質和作用形式。使用數量的多少決定著煙幕的濃度和作用時間。氣象條件中的風向決定著煙幕的流動方向,對發煙手段的選擇、發煙位置及發煙器材的用量均有影響。側風對煙幕的使用最為有利。風速影響煙幕的構成速度、形狀和穩定性。隻有在一定的風速范圍內施放,煙幕才能發揮最佳的效果,較為理想的風速是3~7米/秒。濕度則影響著煙幕的濃度和持久度。濕度較高時,煙幕的濃度和持久度相應增大。大氣垂直穩定度影響煙幕的高度和擴散速度。當地面空氣層為逆溫或等溫時,煙幕能穩定地傳播;對流時,煙幕會迅速上升消散。地形對煙幕也有影響:山地、谷地、河川等能阻礙煙幕的傳播和改變傳播方向;森林地、城鎮和村莊可改變煙幕的流動方向,並滯留煙幕。

  展望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在煙幕上的應用,煙幕的技術和戰術運用有瞭較大改進。施放煙幕的裝備器材向多功能、多平臺、智能化方向發展;發煙劑向寬頻譜、高效能、環保型的方向發展;由金屬化合物和等離子體配以霧化成煙幕的高分子化合物組成的寬頻譜彩色煙幕,能變幻出與目標、背景完全一致的色彩,具有對付電子偵察的效能。此外,美軍已研制出含銫化物或紅磷的無毒發煙劑。許多國傢還將新型的特種煙幕用於維和與平暴行動。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煙幕將不斷融合現代最新科技成果,日益走向高技術化,在未來戰場上將會得到更為廣泛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