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獸類血吸蟲的尾蚴侵入人體皮膚引起的一種變態反應性炎癥。又稱稻田皮炎遊泳癢。能引起本病的血吸蟲種類很多,主要有寄生於鴨類的包氏毛畢吸蟲及寄生於牛、羊的土耳其斯坦東畢吸蟲的尾蚴。因人並非是這些血吸蟲的適宜宿主,尾蚴鑽入皮膚後即被殺死,即便進入血液,也不能存活。尾蚴侵入後分泌的蛋白酶及其死亡後釋出的蛋白質和多糖均具抗原性,可產生變變態反應而引起皮炎。本病多發生在與水面接觸部位的皮膚,小腿、前臂、手背及足背較常見。接觸疫水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皮膚發生劇癢,繼之出現紅斑和丘疹,也可融合成團塊,甚至形成水皰。如無繼發性細菌性感染,1~2周後癥狀及皮損逐漸消退、脫痂。治療原則是止癢、抗過敏及防止繼發細菌性感染。